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苏州与台北两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23:22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培养运动意识的重要阶段。苏州市是大陆地区发达城市,台北市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城市,经济发达,体现了台湾地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不同的背景下,研究台湾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状况,对提高苏州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与台北两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两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各自特点及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和效果等方面的异同与优劣,从而为进一步完善两岸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定。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研究结果如下:(1)两市的课程目标设置明确具有条理性;两市均注重以学生为群体、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与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苏州市注重学生在基础教育中掌握运动技能提升体质,台北市注重学生综合发展运动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人生观。(2)两市课程内容丰富且多元化;两市均重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项目的培养;苏州市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台北市球类运动项目较苏州市要多且更国际化。(3)两市课程结构大致相似;两市均采用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苏州市将课时内容按比例制定,台北市将健康部分独立设定1课时并由健康老师(非体育老师)教授内容。(4)两市评价内容大致相似;两市均采用教师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两市均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行课程评价且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达成;苏州市注重学生在课程中的终结性评价,台北市注重学生在课程中过程性的评价。(5)两市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苏州市教师队伍逐渐向年轻化且向研究生学历水平不断靠拢,台北市教师队伍本科生学历教师最多。(6)两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结构及评价均得到学生较高的满意度。建议:(1)苏州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应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心理与个性的发展。台北市小学课程可根据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学习领域具体的划分。(2)苏州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球类项目上应开展更接近国际化与国际运动潮流接轨运动项目,如:棒球、垒球等。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应开展学校特色运动项目。(3)两市都应根据水平三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组织并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4)苏州市应加大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中参与对自己技能掌握的评定与反省。台北市则应让评价方式更规范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达成。(5)两市小学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注重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及建议,重视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综合能力,还应重视投入一定的体育经费,使学习体育场馆及设备更加完善。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23.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课程
        1.3.2 《体育与健康》课程
    1.4 文献综述
        1.4.1 有关国内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
        1.4.2 国外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调查法
        2.2.3 比较分析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访谈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3.2 苏州市和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
        3.2.1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3.3 苏州市和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的现状对比分析
        3.3.1 苏州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结构的现状
        3.3.2 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结构的现状
        3.3.3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的现状对比
    3.4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式的对比分析
        3.4.1 苏州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评价的现状
        3.4.2 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评价的现状
        3.4.3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方式对比
    3.5 苏州市和台北市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
        3.5.1 苏州市与台北市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6 影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
        3.6.1 场地设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建设
        3.6.2 师资队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建设
        3.6.3 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
        3.6.4 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因素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竺芬敏;肖明善;;论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J];运动;2018年09期

2 张烁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实施的创新研究——以新编七年级教材为例[J];体育教学;2013年12期

3 周松桢;;组织开展《体育与健康》集体备课的“三板斧”[J];体育教学;2016年04期

4 马强;殷恒婵;黄凯;郭卓;毛丽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实施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教学;2017年01期

5 薛志学;;偏远山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探讨——以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为例[J];体育师友;2017年03期

6 杨忠荣;;童谣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7期

7 李德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J];青海教育;2006年05期

8 肖明善;;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二次备课[J];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12期

9 胡延福;张纯一;张春宝;;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若干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11期

10 魏孝捷;;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J];体育教学;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淑慧;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陶曦鸣;苏州与台北两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李瑞军;潍坊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传坤;滨州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李群凤;淄博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依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心理适应的调查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茜;秦皇岛市市区部分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赵顺;长株潭和湘西自治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现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玲;《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64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864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b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