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蒙学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西学因素
发布时间:2021-03-03 10:34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晚清时期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教科书。这部书不仅兼顾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有大量对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介绍。书中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工业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西方的制度和思想的介绍。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和西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飘逸俊秀的书法,感受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这是一部中西结合的精美的教科书,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晚清时期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的情怀。《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西学因素出现的原因有四方面。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张之洞等大臣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其次有西学东渐的影响,外国殖民者在中国建立租界,在他们侵占的区域内修建一些日常设施,如电灯、自来水、邮政等。甲午战争失败后,许多人开始深入研究西学。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渴望国家富强,所以他们翻译了很多西方的书籍。这本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民众的启蒙,为后来的教科书编写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本书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书中对于六书理论的继承对当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助益。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月食的自然现象:“日月隐蔽曰蚀,如蚕食草木之叶也
到这些科学常识,非常有助于他们拓宽思维,增加对宇宙的了解。““彗,俗名扫帚星。彗星轨道有短有长,绕日而行亦有迟速。其质轻其状有首有尾。多者数尾,首常向日,尾常背日,其隐见无定时。中,西人则否。”②从这个字的解释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编者对中西方的对比介绍。部分国人误以为彗星是妖星,这显然是一种落后的看法,据天文观测,了解到彗星是绕日旋转的一颗行星,并不是妖星。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部分民众的天文知识比较欠缺。、霾、霭、虹等自然现象的解释:“雹,急雨入冷气界限,骤为冰颗,下坠时被冷风旋转数次,愈并愈大,有如豆如卵如石者,剖之其层。”③一般来说,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气就会凝结成为冰粒流无法承受它的重量时,冰粒便会往下掉。在反复的凝结过程中,冰越大,最后成为冰雹。
第二章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主要西学因素,还有部分外国地图以及亚洲、美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各大洲地图,地标明了经纬度。球知识:“地体如球,故谓之地球。浑圆而稍扁。赤道径为长径,两极人物附其外膜,赖地心之吸力以不坠。地之外壳皆为坚石,分十二层。土与水。地壳之内,烈火蕴焉,故入地愈深则愈热,而火山时有喷裂之使用的地理课本将地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等,而。在相应的配图中编者还将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并且标有经纬度时人们对于地球的认知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相较于清代中早期中球的认知又迈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当代启示[J]. 安志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2]《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再发现[J]. 刘耀辉. 出版广角. 2016(21)
[3]石印书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J]. 方园. 西部皮革. 2016(04)
[4]《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编排创新与当代启示[J]. 屈亚文,贺继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5]重新发现汉字的文化意蕴[J]. 叶匡政. 社会观察. 2014(08)
[6]百年之后 再飘字香——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再版[J]. 焦骥. 博览群书. 2014(05)
[7]多研究几个古字,远胜读十部新书[J]. 余世存. 求知导刊. 2014(03)
[8]小课本 大启蒙——试析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巨大影响力[J]. 吴小鸥,彭太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0)
[9]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教科书对社会变革之影响[J]. 吴小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05)
[10]西学与清初思想的变迁[J]. 张西平. 现代哲学. 2007(04)
博士论文
[1]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D]. 蒋宏宇.北京体育大学 2014
[2]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 吴小鸥.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 张立程.中国人民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南洋公学《新订蒙学课本》研究[D]. 秦思梦.西南大学 2017
[2]《共和国·新图文》和人教版小学《语文》字词对比研究[D]. 郑珊.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6
[3]清末小学国文教科书插图研究[D]. 张正晨.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清末民初国文教科书研究[D]. 侯卫.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中华书局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研究(1912-1937)[D]. 何瑶琴.南京大学 2012
[6]清末民初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内容变迁研究[D]. 石玉.湖南师范大学 2009
[7]文明书局教科书出版研究[D]. 张梅.天津师范大学 2008
[8]从文明书局《科学全书》看晚清教科书的近代化[D]. 杜娟.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1117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月食的自然现象:“日月隐蔽曰蚀,如蚕食草木之叶也
到这些科学常识,非常有助于他们拓宽思维,增加对宇宙的了解。““彗,俗名扫帚星。彗星轨道有短有长,绕日而行亦有迟速。其质轻其状有首有尾。多者数尾,首常向日,尾常背日,其隐见无定时。中,西人则否。”②从这个字的解释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编者对中西方的对比介绍。部分国人误以为彗星是妖星,这显然是一种落后的看法,据天文观测,了解到彗星是绕日旋转的一颗行星,并不是妖星。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部分民众的天文知识比较欠缺。、霾、霭、虹等自然现象的解释:“雹,急雨入冷气界限,骤为冰颗,下坠时被冷风旋转数次,愈并愈大,有如豆如卵如石者,剖之其层。”③一般来说,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气就会凝结成为冰粒流无法承受它的重量时,冰粒便会往下掉。在反复的凝结过程中,冰越大,最后成为冰雹。
第二章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主要西学因素,还有部分外国地图以及亚洲、美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各大洲地图,地标明了经纬度。球知识:“地体如球,故谓之地球。浑圆而稍扁。赤道径为长径,两极人物附其外膜,赖地心之吸力以不坠。地之外壳皆为坚石,分十二层。土与水。地壳之内,烈火蕴焉,故入地愈深则愈热,而火山时有喷裂之使用的地理课本将地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等,而。在相应的配图中编者还将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并且标有经纬度时人们对于地球的认知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相较于清代中早期中球的认知又迈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当代启示[J]. 安志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2]《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再发现[J]. 刘耀辉. 出版广角. 2016(21)
[3]石印书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J]. 方园. 西部皮革. 2016(04)
[4]《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编排创新与当代启示[J]. 屈亚文,贺继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5]重新发现汉字的文化意蕴[J]. 叶匡政. 社会观察. 2014(08)
[6]百年之后 再飘字香——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再版[J]. 焦骥. 博览群书. 2014(05)
[7]多研究几个古字,远胜读十部新书[J]. 余世存. 求知导刊. 2014(03)
[8]小课本 大启蒙——试析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巨大影响力[J]. 吴小鸥,彭太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0)
[9]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教科书对社会变革之影响[J]. 吴小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05)
[10]西学与清初思想的变迁[J]. 张西平. 现代哲学. 2007(04)
博士论文
[1]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历史变迁研究[D]. 蒋宏宇.北京体育大学 2014
[2]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 吴小鸥.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 张立程.中国人民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南洋公学《新订蒙学课本》研究[D]. 秦思梦.西南大学 2017
[2]《共和国·新图文》和人教版小学《语文》字词对比研究[D]. 郑珊.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6
[3]清末小学国文教科书插图研究[D]. 张正晨.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清末民初国文教科书研究[D]. 侯卫.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中华书局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研究(1912-1937)[D]. 何瑶琴.南京大学 2012
[6]清末民初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内容变迁研究[D]. 石玉.湖南师范大学 2009
[7]文明书局教科书出版研究[D]. 张梅.天津师范大学 2008
[8]从文明书局《科学全书》看晚清教科书的近代化[D]. 杜娟.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06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