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四川汉画像砖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19:28
  四川汉画像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反映了汉代四川地区的社会风貌、生活习惯、审美取向等诸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方面,画面充满创造力与想象力。将四川汉画像砖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还能以生活为重心,延伸美的视阈,美术教育将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将努力建立“人”与“环境”即学习者、学校美术教育和社会文化资源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同时,这种注重从年轻一代着手加强对本土文化认识、了解、热爱的教育,也是在培育未来四川本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土壤,对四川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四川汉画像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画像砖的文化内涵、本身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及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为切入点,以四个章节进行论证: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论述把汉画像资源引入小学美术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从汉画像砖资源的文化、审美、教育三个方面,论证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画像砖内容;第四章是四川汉画像砖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教学应用,也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针对低年级...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川汉画像砖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


—2 汉代伏羲女娲画像砖 四川大邑出土 拓片 47cm×38cm 图3—1 西王母画像砖 成都新龙乡出土 拓片 47cm×41cm

桑园,图画,成都市,织品


2. 纺织桑植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是农业社会粮就出现了织锦,到了汉代,纺织工业更加东、河南和四川一带,其中四川地区所产绮、绣、纱等各类织品,它们的花纹一般以明”、“长宜子孙”等吉祥文字为装饰纹样。图 3—5 汉代桑园图画像砖 成都市郊出土 44cm×24cm

四川彭山,拓片


由多个群集画像组成,图像分别围绕不元中心的构成与“散点式”不同,因为在群杂,形成“百花齐放”之势,如(图 3—6),“散点式”的组织力较弱,是比较原始有“线”的排列。“对称式”的画面有主“多元中心”基本上就是一字平列法的扩充现质主要体现在图像的表现形式、构成及点:砖上的风土人物,大多是对现实景物的情景的图像记录。如各种生产劳动、社图 3—6 汉代千万砖 四川彭山出土 拓片 42cm×42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画像石榜题略论[J]. 杨爱国.  考古. 2005(05)
[2]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李志厚.  外国教育研究. 1998(01)
[3]武氏祠画象石建筑配置考[J]. 蒋英炬,吴文祺.  考古学报. 1981(02)

硕士论文
[1]徐州汉画像石资源融入当地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D]. 王祖玲.鲁东大学 2016
[2]徐州汉画像艺术融入学校美术教育新探[D]. 申茹.江苏师范大学 2014
[3]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D]. 陈艳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5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35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