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9-30 19:06
劳动教育是综合育人的主要途径,是撬动学生发展关键能力的杠杆,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培养完整的人的高度综合建构学校幸福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幸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关键点位的突破。学校以"五育融合"为劳动教育的思想内核,立足劳动教育的现实基础,前瞻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思考幸福教育下劳动课程的新内涵,确立了"三三式"目标体系和融合学科教育、建立真实场域、开展职业体验、规划项目学习"四大策略",为幸福学生的劳动课程开辟路径,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勇于破冰评价,在劳动教育的关键点位上寻求新的突破。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2020,(20)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幸福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基础与问题反思
(一)幸福劳动教育的实践基础
1. 机构支持:链接学校和社会的“小学校,大社区”
2. 课程支持:三级课程下的特色课程
3. 空间支持:积极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4. 评价支持:智慧教育下的创新评价
(二)幸福劳动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 学校育人目标与幸福劳动教育构建的契合度不高
2. 幸福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不足
3. 幸福劳动教育评价单薄
4. 幸福劳动教育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二、新时代小学幸福劳动教育内涵的深度追问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二)幸福劳动教育的定位
1. 幸福劳动教育是实现培养“全人”的必经途径
2. 幸福劳动教育是撬动学生发展关键能力的杠杆
3. 幸福劳动教育是幸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幸福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再出发
(一)“幸福劳动教育”的“三三式”目标体系
(二)“幸福劳动课程”五大内容
(三)“幸福劳动课程”的四大实施路径
1. 在学科学习中融合劳动教育
2. 在真实场域中拓宽劳动教育
3. 在职业体验中丰富劳动教育
4. 在主题式项目研究中升华劳动教育
四、幸福劳动教育课程关键点位的突破
(一)构建“一核五维、四轮驱动”的评价模式
1. 过程管理,即时评价
2. 主题劳动,档案评价
3. 技能竞赛,展示评价
4. 学分认定,量化评价
(二)建立“双向互动,四点共面”的家校共育模式
(三)拓展“一点三线,共联共构”的劳动支持资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以山西省为个案[J]. 赵蒙成,张丽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本文编号:3416473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2020,(20)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幸福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基础与问题反思
(一)幸福劳动教育的实践基础
1. 机构支持:链接学校和社会的“小学校,大社区”
2. 课程支持:三级课程下的特色课程
3. 空间支持:积极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4. 评价支持:智慧教育下的创新评价
(二)幸福劳动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 学校育人目标与幸福劳动教育构建的契合度不高
2. 幸福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不足
3. 幸福劳动教育评价单薄
4. 幸福劳动教育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二、新时代小学幸福劳动教育内涵的深度追问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二)幸福劳动教育的定位
1. 幸福劳动教育是实现培养“全人”的必经途径
2. 幸福劳动教育是撬动学生发展关键能力的杠杆
3. 幸福劳动教育是幸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幸福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再出发
(一)“幸福劳动教育”的“三三式”目标体系
(二)“幸福劳动课程”五大内容
(三)“幸福劳动课程”的四大实施路径
1. 在学科学习中融合劳动教育
2. 在真实场域中拓宽劳动教育
3. 在职业体验中丰富劳动教育
4. 在主题式项目研究中升华劳动教育
四、幸福劳动教育课程关键点位的突破
(一)构建“一核五维、四轮驱动”的评价模式
1. 过程管理,即时评价
2. 主题劳动,档案评价
3. 技能竞赛,展示评价
4. 学分认定,量化评价
(二)建立“双向互动,四点共面”的家校共育模式
(三)拓展“一点三线,共联共构”的劳动支持资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以山西省为个案[J]. 赵蒙成,张丽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本文编号:3416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41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