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基于TIMSS科学测评框架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编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08:18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TIMSS是国际大型学业成就评价项目,在评价科学素养方面非常有权威性。小学科学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纸笔测验是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而试题编制是纸笔测验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编制试题为纸笔测验提供了可靠保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了TIMSS科学测评框架的资料,同时用内容分析法对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科书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针对小学四年级科学测评的框架。运用此框架对四年级(教科版)上册第三单元《声音》进行试题编制,并进行测试。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TIMSS科学测评框架的科学内容维度涵盖了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内容,认知维度的详细要求比我国科学课程目标水平更完善,而科学探究维度的要求我国的科学课标中要素分的更详细。因此以TIMSS测评框架为依托,结合我国实际构建的小学四年级科学测评框架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2)从测量目标来看,科学课程标准对声音单元的测试要求与《声音》测试卷测试水平的结果基本一致。了解水平知识的与课标要求相符;理解水平知识比课标要求偏高;掌握...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TIMSS科学测评框架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编制的研究


可知,它们共同构成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不同的领域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静电现象


它们共同构成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不同的领不同的作用,共同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书内容分析程的重要教学资料。它是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要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下册科学教内容的呈现上体现了“倡导探究式学习”和“突出版教科书内容大多以图片的形式的呈现,给学泼生动,比如“体验静电现象”(如图 3-1 所示)会,还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生体地位。

框架图,框架,领域,测评框架


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从表 3-7 分析可知:TIMSS、科学课标和教科书在三个领域上有重合的部SS 更全面,二级主题划分更详细。关于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有所不同,TIMSS 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物质科学领域,二科学课标把它与宇宙科学领域,其它内容 TIMSS 与科学课标一一对应。3.5 小学四年级科学测评框架科学素养是我国科学课标重点关注的焦点,这也与 TIMSS 历次科学评学素养的初衷一致。通过分析 TIMSS 试题编制的程序,提出小学四年测的框架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IMSS 2003-2019科学评估框架的变化、特点与启示[J]. 李秀菊.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8(05)
[2]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J]. 刘秀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10)
[3]我国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探微[J]. 胡继飞.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06)
[4]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J]. 冀思琪,刘军.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7(05)
[5]TIMSS 2015与NAEP 2015科学评估框架的比较研究[J]. 夏小俊,顾乃景,柏毅.  考试研究. 2016(01)
[6]TIMSS2015科学测评框架的特点与反思[J]. 曾兵芳.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5(08)
[7]TIMSS2011科学测评对小学科学教育评价的启示[J]. 刘红霞.  考试周刊. 2015(38)
[8]审视中考失误题 反思试题编制原则[J]. 孙丰富,边心娟.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4(11)
[9]TIMSS 2015科学评估框架概况、发展及启示——兼与TIMSS 2007、2011科学评估框架的比较[J]. 胡进.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4(10)
[10]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解析与比较[J]. 丁玲.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4(17)

硕士论文
[1]TIMSS对小学科学学业测评试题命制的启示[D]. 边娟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测试框架开发研究[D]. 韩雪姣.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TIMSS、PISA、NAEP测评中物理试题设计的研究[D]. 李景梅.重庆师范大学 2012
[4]TIMSS测评中化学试题设计的研究[D]. 叶祥芳.重庆师范大学 2011
[5]TIMSS、PISA、NAEP科学测试框架与测试题目的比较研究[D]. 梁润婵.广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5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475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