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影响 ——同伴群体规范的调节效应
发布时间:2023-01-30 20:26
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研究普遍受到社会以及众多学者的关注,根据对以往文献的分析和实际观察,发现当今小学低段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确存在一定问题。本研究拟从影响社会行为的内在因素即情绪智力和外在因素即同伴关系两个因素入手,通过团体辅导的方法改善小学低段学生的社会行为,并探索在此过程中同伴群体规范所起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在温州市小学二年级随机抽取了4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实验干预,实验组进行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团体辅导活动,包括以提升情绪智力为主题和以改善同伴关系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在情绪智力模块的团体辅导过程中,帮助学生从认识情绪、认识并处理自己的情绪、认识他人的情绪、管理他人的情绪以及自我激励五个方面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同伴关系模块的团体辅导过程中,从认识自己、赞美他人、学会信任、化解矛盾等八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每周一次(1课时),共十二次。在实验干预前、后采用《班级戏剧量表》《国小学童情绪智力量表》《同伴关系问卷》《社交认知地图》等测量工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所用的测量工具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团体辅导对影响和改善小学低段学生...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关于团体辅导的研究
1.1 团体辅导的定义
1.2 团体辅导的理论
2 关于小学生社会行为的研究
2.1 社会行为的概念界定
2.2 社会行为的研究现状
2.3 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同伴群体的定义
4 关于群体规范的研究
4.1 群体规范的概念界定
4.2 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
4.3 群体规范的研究现状
5 团体辅导、小学生社会行为与群体规范的关系研究
5.1 小学生的社会行为与群体规范的研究
5.2 团体辅导与小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对象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法
4.1.1 班级戏剧量表
4.1.2 国小学童情绪智力量表
4.1.3 同伴关系问卷
4.1.4 社交认知地图(social cognitive map,SCM)
4.1.5 同伴群体规范评价表
4.2 实验法
4.3 访谈法
5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四 研究结果
研究1
4.1 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
4.2 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性别与年级差异
4.3 同伴群体规范的调节效应
4.3.1 小学低段学生同伴群体的筛选
4.3.2 不同年级群体类型的小学生社会行为差异比较
4.3.3 个体水平上情绪智力与同伴关系对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
4.3.4 群体水平上同伴群体规范的调节效应
研究2
4.5 团体辅导对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影响
4.6 关于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访谈结果
五 讨论部分
5.1 对于结果部分的讨论
5.1.1 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性别与年级差异讨论
5.1.2 团体辅导对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影响讨论
5.1.3 同伴群体筛选结果的讨论
5.1.4 关于不同年级类型的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差异的讨论
5.1.5 个体水平上情绪智力和同伴关系对于小学生社会行为预测的讨论
5.1.6 群体水平上同伴群体规范的调节效应的讨论
5.2 对于改进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讨论
5.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5.3.1 创新之处
5.3.2 研究存在的不足
5.4 班主任和教育专家提供教育建议
5.4.1 学校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育
5.4.2 利用集体游戏改善小学低段学生的不良社会行为
5.4.3 对所有小学低段学生反馈正向评价
5.4.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 结论
七 思考与展望
7.1 将情绪智力培养引入学校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7.2 帮助形成同伴群体,营造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
7.3 家长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助力学生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盘治疗对社会退缩小学生的干预研究[J]. 俞俊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4)
[2]自我控制团体辅导对中职生攻击行为的改善[J]. 李灵艳,刘松芝. 青少年学刊. 2017(01)
[3]青少年运动员群体规范对团队认同影响初探[J]. 梁青,杜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06)
[4]愤怒的小孩——浅议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曹姸. 新教育. 2016(24)
[5]运用路径分析解析矿工的群体规范[J]. 谢长震. 安全. 2016(10)
[6]鞍山市大班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于跃. 山西青年. 2016(03)
[7]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 展宁宁,阮文静.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03)
[8]储蓄和消费:群体规范对自我建构的影响[J]. 代云龙,吕巍,曾世强. 华东经济管理. 2014(02)
[9]基于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辨证视角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考[J]. 王德华. 高教探索. 2013(03)
[10]参考群体规范影响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来自西藏地区的证据[J]. 师晓娟,杜青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硕士论文
[1]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个案研究[D]. 张美美.贵州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生情绪智力与外显、内隐攻击的关系研究[D]. 张志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3]团体沙盘游戏对中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效果研究[D]. 李东平.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D]. 郑频波.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一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改善的研究[D]. 杨慧.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6]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 武艳荣.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7]感戴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感戴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 封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父亲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及干预[D]. 栾程程.广西师范大学 2014
[9]学龄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及同伴接纳的关系[D]. 黄静.沈阳师范大学 2013
[10]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 孟爽.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33420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关于团体辅导的研究
1.1 团体辅导的定义
1.2 团体辅导的理论
2 关于小学生社会行为的研究
2.1 社会行为的概念界定
2.2 社会行为的研究现状
2.3 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同伴群体的定义
4 关于群体规范的研究
4.1 群体规范的概念界定
4.2 群体规范的形成过程
4.3 群体规范的研究现状
5 团体辅导、小学生社会行为与群体规范的关系研究
5.1 小学生的社会行为与群体规范的研究
5.2 团体辅导与小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对象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法
4.1.1 班级戏剧量表
4.1.2 国小学童情绪智力量表
4.1.3 同伴关系问卷
4.1.4 社交认知地图(social cognitive map,SCM)
4.1.5 同伴群体规范评价表
4.2 实验法
4.3 访谈法
5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四 研究结果
研究1
4.1 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
4.2 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性别与年级差异
4.3 同伴群体规范的调节效应
4.3.1 小学低段学生同伴群体的筛选
4.3.2 不同年级群体类型的小学生社会行为差异比较
4.3.3 个体水平上情绪智力与同伴关系对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
4.3.4 群体水平上同伴群体规范的调节效应
研究2
4.5 团体辅导对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影响
4.6 关于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访谈结果
五 讨论部分
5.1 对于结果部分的讨论
5.1.1 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性别与年级差异讨论
5.1.2 团体辅导对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的影响讨论
5.1.3 同伴群体筛选结果的讨论
5.1.4 关于不同年级类型的小学低段学生社会行为差异的讨论
5.1.5 个体水平上情绪智力和同伴关系对于小学生社会行为预测的讨论
5.1.6 群体水平上同伴群体规范的调节效应的讨论
5.2 对于改进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讨论
5.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5.3.1 创新之处
5.3.2 研究存在的不足
5.4 班主任和教育专家提供教育建议
5.4.1 学校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育
5.4.2 利用集体游戏改善小学低段学生的不良社会行为
5.4.3 对所有小学低段学生反馈正向评价
5.4.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 结论
七 思考与展望
7.1 将情绪智力培养引入学校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7.2 帮助形成同伴群体,营造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
7.3 家长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助力学生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盘治疗对社会退缩小学生的干预研究[J]. 俞俊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4)
[2]自我控制团体辅导对中职生攻击行为的改善[J]. 李灵艳,刘松芝. 青少年学刊. 2017(01)
[3]青少年运动员群体规范对团队认同影响初探[J]. 梁青,杜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06)
[4]愤怒的小孩——浅议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曹姸. 新教育. 2016(24)
[5]运用路径分析解析矿工的群体规范[J]. 谢长震. 安全. 2016(10)
[6]鞍山市大班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于跃. 山西青年. 2016(03)
[7]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 展宁宁,阮文静.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03)
[8]储蓄和消费:群体规范对自我建构的影响[J]. 代云龙,吕巍,曾世强. 华东经济管理. 2014(02)
[9]基于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辨证视角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考[J]. 王德华. 高教探索. 2013(03)
[10]参考群体规范影响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来自西藏地区的证据[J]. 师晓娟,杜青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硕士论文
[1]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个案研究[D]. 张美美.贵州师范大学 2016
[2]高中生情绪智力与外显、内隐攻击的关系研究[D]. 张志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3]团体沙盘游戏对中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效果研究[D]. 李东平.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D]. 郑频波.南京师范大学 2016
[5]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一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改善的研究[D]. 杨慧.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6]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 武艳荣.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7]感戴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感戴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 封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父亲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及干预[D]. 栾程程.广西师范大学 2014
[9]学龄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及同伴接纳的关系[D]. 黄静.沈阳师范大学 2013
[10]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 孟爽.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3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73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