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适应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适应性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举家来到城市打工,与之而来,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抚宁巷小学、杭州市求知小学(求真校区)和杭州市回族穆兴小学这三所随迁子女较多具有一定代表性小学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参与式观察,发现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落后于同年级城市本地生。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阅读面相对比较狭窄,口语表达欠缺,写作能力差,在语文学习上存在难以融入的不适应问题。研究还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语文学习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随迁子女的家庭环境、家长学历和工作及其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卓越;随迁子女自身文化和心理难以融入,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兴趣不高;学校教师对随迁子女的期望不高、评价较差,城市学生、家长的“排斥”等方面。本研究结合行动研究,初步探索出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适应性的调适策略:优化随迁子女家庭环境,提高农民工家长素养,改善农民工家庭教育;改变教学策略,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校园教学环境;授之以渔,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开展合作学习以优帮差,促进主动融入。希望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引导,让这些随迁子女能够尽快适应到城市学校的语文学习之中去。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 社会融入 小学语文学习 学习适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20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17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1-15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5-16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16-17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7-18
- 1.3.1 研究思路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18-20
- 1.4.1 农民工随迁子女18
- 1.4.2 学习适应性18-20
- 2 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具体表现20-28
- 2.1 随迁子女语文学习环境差,作业完成率低,错误率高20-22
- 2.2 随迁子女语文学习习惯差,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式单一22-25
- 2.3 随迁子女语文成绩差,口头表达能力弱,存在厌学情绪25-28
- 3 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原因分析28-38
- 3.1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环境及其家庭教育原因28-31
- 3.1.1 家庭环境影响随迁子女的语文学习28-29
- 3.1.2 家长学历和工作影响随迁子女的语文学习29
- 3.1.3 家长家庭教育方式影响随迁子女语文学习29-31
- 3.2 学生自身方面原因31-35
- 3.2.1 学前教育差异导致文化和心理难以融入31-32
- 3.2.2 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兴趣不高32-35
- 3.3 学校教师、本地家长学生方面原因35-38
- 3.3.1 教师课堂教学、家校工作存在不足35-36
- 3.3.2 学校教师对随迁子女的期望不高,评价较差36
- 3.3.3 城市学生、家长的“排斥”36-38
- 4 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适应性的调适策略38-45
- 4.1 优化家庭环境,改善家庭教育,实施家校合作38-39
- 4.1.1 农民工家长要为随迁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38
- 4.1.2 农民工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38-39
- 4.1.3 农民工家长重视家校合力,改变教养方式39
- 4.2 优化学校教育管理,提升教师能力素养39-42
- 4.2.1 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39-40
- 4.2.2 采用赏识教学,改善教学策略40-42
- 4.3 提高随迁子女语文学习兴趣,促使主动适应融入42-45
- 4.3.1 因生施教,授之以渔,激发兴趣43
- 4.3.2 合作学习,以优帮差,主动融入43-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随迁子女小学阱段语文学习适应性情况问卷47-49
- 后记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广兴;幺青;;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0年Z1期
2 徐速;小学高段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自我控制水平的关系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吴冬娜,林勇强;不同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4期
4 白晋荣,刘桂文,赵笑梅,张杉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6 田澜;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7 任碧翔;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8 郭楚如,吴泽敏,郭少玲,林勇强;不同年级和性别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12期
9 耿向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隋光远,李晶;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笑梅;;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的纵向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华容;谭顶良;田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小燕;陈洪岩;;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状况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冷荣兰;;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利;郭成;;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衔接教育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琳丽;郑全全;;师范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吴惠贤;;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绩的相关性研究——《提高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课题初期实验报告[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金瑛;;朝鲜族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宋丽娟;张大均;;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美艳;佟月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贵勇;念好“学习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 钱国芬;让儿童顺利渡过“成长马鞍期”[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朱庆、苏雁;需求为本素质领先[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艳萍;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比较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严桂芬;城乡结合部预初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俊萍;专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韩宏伟;大连市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进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红日;教师因素影响下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丽霞;城市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干预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李存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柏亚琼;昆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语文学习适应性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