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状况对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状况对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
【摘要】:校园网球的开展是推动全国网球发展的基础,也是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学校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成形式,也是培养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以学校参与为途径的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将竞技回归于基础教育,从少年抓起,立足于大教育观下的普及与提高,为我国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别对北京市12所小学网球开展的条件、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的教学现状以及北京市小学网球课余训练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通过调查找出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并探讨小学网球开展对网球后备人才的影响,为北京市小学网球的开展以及我国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基本能满足教学,许多学校走出校门,与校外合作,借鉴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校园网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学网球开展资源的不足,但是对于网球课余训练的建设比较薄弱,不利于网球后备人才的长期建设。2.小学网球开展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兴趣培养为主的网球基础兴趣课,一种是以兴趣培养与课余训练相结合的网球课程。前者以推广普及学校网球人口,后者以训练提高培养网球人才。3.小学网球教师主要以外聘为主,缺乏硬性的教师考核要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学校网球的长期发展。4.小学网球基础兴趣课与学校课余训练队在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安排上各有其侧重点,前者突出兴趣、后者强调专项,有利于完成网球启蒙教学和初级专项训练的要求。5.小学生的网球比赛次数不足、学生比赛经费压力大,不能满足网球后备人才成长的需要。6.小学网球开展中学生文化学习与课余训练不冲突,有利于网球在小学的开展,但缺乏后期培养的衔接性。7.小学网球教练员奖励机制不完善,奖励依据不合理,缺乏实质性的奖励,激发不了教练员长期参与课余训练的积极性。8.小学网球教练员与部分参训学生的训练动机相符,有利于更好的为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而服务。9.小学网球的开展增加网球人口数量的同时有利于网球后备人才的初期培养。10.小学网球开展对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呈多元化,体现在对学生、家长、学校、体校方面,但主要影响突出在普及与提高层面。
【关键词】:网球 小学 课余训练 后备人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8;G8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3
- 1.1 选题依据11-12
- 1.1.1 基于当前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我国网球可持续化发展的需要11
- 1.1.2 基于国家对学校网球的重视11-12
- 1.1.3 基于课程改革以及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
- 2 文献综述13-19
- 2.1 有关网球在学校开展状况的研究13-15
- 2.2 有关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15-19
- 2.2.1 有关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15-17
- 2.2.2 有关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研究17-19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9-22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方法19-22
- 3.2.1 文献资料法19-20
- 3.2.2 问卷调查法20-21
- 3.2.3 访谈法21-2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2-44
- 4.1 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内外部条件状况22-27
- 4.1.1 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内部条件状况22-26
- 4.1.2 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外部条件状况26-27
- 4.2 北京市小学网球教学实施状况27-32
- 4.2.1 开设年限、课时、人数27-28
- 4.2.2 教学形式及开展形式28-29
- 4.2.3 教材使用状况29
- 4.2.4 教学内容状况29-30
- 4.2.5 教学考核状况30-31
- 4.2.6 教学效果状况31-32
- 4.3 北京市小学网球课余训练状况32-41
- 4.3.1 北京市小学网球运动员状况32-36
- 4.3.2 北京市小学网球教练员状况36-38
- 4.3.3 北京市小学网球的保障状况38-39
- 4.3.4 北京市小学网球竞赛活动状况39-41
- 4.4 北京市小学网球开展对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41-44
- 4.4.1 对学生的影响41-42
- 4.4.2 对家长的影响42
- 4.4.3 对学校的影响42-43
- 4.4.4 对体校的影响43-44
- 5 结论与建议44-47
- 5.1 结论44
- 5.2 建议44-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9
- 附录150-55
- 附录255-57
- 附录357-58
- 附录458-59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雁;父母对子女网球之路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培养孩子的几点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网球[J];软件导刊;2004年03期
3 张伟;合理运用网球比赛分析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7期
4 郭国兵;;业余网球爱好者在网球比赛中常见弱点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伟;网球比赛中的"队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1期
6 关学雷;;对我国网球市场发展的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朱征宇;谭冬平;陈祺;;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瓶颈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李华;肖平;;网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梁高亮;刘轶;;关于中国网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万朝阳;;浅谈中国网球礼仪[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道义;;万里的网球、桥牌之缘[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2 陆树兵;;浅谈上海高校校园网球文化的培植[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汪烨;;网球规则的演变趋势[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吴松伟;;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网球深浅球技术[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海琦;金昌龙;;网球比赛中接发球的选择[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6 王钊;户子悦;;影响网球步法的因素及练习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7 梁成军;;网球技战术粗糙集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智;冯青山;;国内职业女单网球选手的国际竞争力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9 张欣然;隗金水;潘t,
本文编号:532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3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