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国语教科书》与《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商务国语教科书》与《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商务国语教科书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 苏教版国标本 比较分析
【摘要】:立国之本在于教育,教育之良否,教科书关系最巨。近几年,随着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包括《商务国语教科书》三种民国老教材之后,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股“老教材热”,借着这股热潮,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一些关注教科书改革的人一样,对《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进行教学时存有困惑,并进行了探索。结合心得体会和亲身实践,笔者撰写了《商务国语教科书与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比较分析》一文。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陈述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二章则对两套教材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第三章分别从两套教材的编写背景、编者的基本情况、编写的指导思想进行比较,并探寻走红与非议形成的原因;同时还从“儿童本位”、“教育即生活”这两方面,对两套教材的内容选取、编排,以及一年级开篇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对习惯篇的比较;第四章给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及以后的编者提出建议;第五章总结心得体会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商务国语教科书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 苏教版国标本 比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8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8-15
- 一、选题的缘由8-12
- 二、选题的意义12-15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15-18
- 一、研究对象15
- 二、概念界定15-18
- 第二章 《商务国语教科书》与《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的概述18-30
- 第一节 问题的发现、初探18-23
- 一、王荣生教授关于“课本的四个概念”18-19
- 二、问题的发现19-23
- 第二节 两套教材的基本情况概述:23-27
- 一、对《商务国语教科书》的概述23-25
- 二、对《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的概述25-27
- 第三节 两套教材的使用情况27-28
- 一、《商务国语教科书》的使用情况27
- 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的使用情况27-28
- 第四节 两套教材产生的影响28-30
- 一、《商务国语教科书》的影响28-29
- 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的影响29
- 三、两套教材影响之比较29-30
- 第三章 《商务国语教科书》与《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的比较30-79
- 第一节 两套教材的编写背景与编者的基本情况的比较31-36
- 一、《商务国语教科书》的编写背景及编者的基本情况31-33
- 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的编写背景及编者的基本情况33-34
- 三、两套教材的编写背景之比较34-36
- 第二节 两套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比较36-41
- 一、《商务国语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编辑方针36-39
- 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的编写指导思想、编写理念39-41
- 第三节 从编写指导思想看“融合”与“杂糅”及“真、伪儿童本位”.. 34一、中、西方最大限度的融合与古今中外的杂糅41-46
- 二、真正的儿童本位与“成人化伪儿童本位”43-46
- 第四节 从课文内容看两套教科书里的“儿童本位”46-68
- 一、两套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真”、“伪”儿童本位之辩46-52
- 二、从“短板效应”看两套教材习惯篇的优劣52-53
- 三、用“短板效应”对两套教材中的习惯篇优劣进行比较53-68
- 第五节“榜样”的距离同样造就“接受”的距离68-79
- 一、榜样离孩子们心灵的距离,,与他们接受的程度成正比68
- 二、最好的教育即“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68-79
- 第四章 给编者的建议79-84
- 第一节 引言79
- 第二节 给编者的建议79-84
- 一、编写指导思想上:教材要真正适合孩子79-80
- 二、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编排:教材应该是孩子真正需要的80-82
- 三、课文编排上:多样化、多角度的编排方式82-84
- 第五章 结语84-86
- 参考文献86-8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89-90
- 致谢90-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杨;初中语文教科书注释编写与使用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2 叶春秀;谈谈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功能[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姚本先,涂元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人物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4 姚瑰玲 ,王银辉;让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链接[J];教学与管理;2004年12期
5 李良品;李屹亚;;论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特征与贡献[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巩靖宇;;《甜甜的泥土》:一篇不宜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章[J];语文建设;2006年03期
7 王磊;;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僻词语[J];语文建设;2006年12期
8 张永祥;;从语文教科书助学内容的功能看其设计的改进路向[J];教学与管理;2007年34期
9 王荣生;;对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几点建议——兼谈语文教科书的功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11期
10 李芳;;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叶小凤;郑剑虹;;高中语文教科书题材、人物性别和人格词汇的定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余婉儿;;香港及台湾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寓言篇章研究[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淑平;;挖掘教材 扩展教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5 刘吉文;;和学生一起钻研新课标语文教科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6 董蓓菲;;国内四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之比较[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春花;;论清代满蒙文语文教科书——《阿拉篇》(提要)[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8 陈莉娜;郑剑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人物性别、题材、人格形容词的定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靳仕廉;;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困顿和对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无锡滨湖区教育局、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王星;清末民国语文教科书里的传统节日[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章红雨;语文教科书哪些名篇选用率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3 李林荣;文学经典与语文教科书[N];文艺报;2007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姚颖;百年语文教科书中的“司马光砸缸”[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常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科书[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郑宇;百年老课文的百年历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邱洪瑞;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的语言问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渠县琅琊中学 刘光容;浅谈“文下注解”的作用[N];学知报;2010年
9 郑州二师 侯宏业;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演变[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信海光;网络时代 更需“亲手翻书”[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皇友衍;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平;商务版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探究(1904年-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蔡小燕;语文教科书中的异域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慧君;初中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王爱华;民初初小语文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我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结构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标;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芳;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勇;语文教科书练习活动的变革及其设计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华丽;汉语文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嬗变[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欣倩;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之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3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