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推行双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推行双导师制的若干思考
【摘要】:双导师制是U-S(大学与中小学)协同培育模式的核心构成。由于高校和小学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的差异以及合作时空的限制,致使高校指导教师、小学合作教师、师范生合作三方都面临性质有别却又相互关联的困惑。为此,急需政府的制度支持,协调高校、小学之间的目标差异,并遵循实践智慧螺旋上升的生成机制,以学校经验为核心,以导师工作坊作为社群学习平台,开展高校指导教师和小学合作教师之间全程、全域、深度融合的合作。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小学教育专业 双导师
【基金】: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小学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2)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双导师制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52;G6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来自三方的困惑美国教师教育院校联合会2010年发表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教学专业是通过学术教授的临床实践专业。近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也越来越强调未来教师实践智慧的培养,渐进探索以大学为本位向以小学为基地的转变路径。各地高校陆续开展U-S协同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毅;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四个取向[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易森林,张文明;综合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性质——对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分文、理方向设置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高玉芝,刘春玲;对高师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理性思考[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慕惠君;论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课程建设的方法论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淑芬;刘国权;;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10期
6 严丽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开设《教师行为训练》课程的构想[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范希运,陈利平;论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8 纪国和;申发红;;浅谈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9 张春燕;;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刍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邹敏;;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宝玲;杨书远;杨宝忠;门振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科学方向加强科普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姜雪松;冰城小学教育专业列入国家级[N];哈尔滨日报;2012年
2 ;凸显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 全面推进特色专业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单亮;专家解读小学教育热点[N];新华日报;2006年
4 苏军;写一手漂亮字 说流利普通话[N];文汇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袁新文;教育大计师为本[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龙华;广西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创新性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香艳;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万丽红;关于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加强儿童研究课程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乔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秀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彦儒;我国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王俊;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萍;小学教育专业层次提升过程中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赖晓琴;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文科)课程设置[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69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6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