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视角:广义知识学与教一般过程模型的改进研究——以中加小学科学“呼吸系统”同课异构实录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4 23:19

  本文关键词: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视角:广义知识学与教一般过程模型的改进研究——以中加小学科学“呼吸系统”同课异构实录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分类理论 新旧知识 相互作用 广义知识学与教过程模型 改进 同课异构


【摘要】: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中国和加拿大小学科学教师"呼吸系统"同课异构的教学过程实录为例,运用广义知识学与教一般过程模型,比较分析了中国和加拿大教师教学过程中促进新旧知识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做法。加拿大教师教学过程中包括引入主题、告知目标、呈现新知、活动应用、巩固练习等环节,注重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我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分类理论为指导,重视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作用,选择切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知识分类理论 新旧知识 相互作用 广义知识学与教过程模型 改进 同课异构
【基金】:SSHRC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委员会基金合作项目(104200-41005214)
【分类号】:G623.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基于不同知识类型制定不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是近20年来认知心理学,更具体的说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所带给教学论领域最大的变革。但这股变革之风,并未形成吹绿我国教育教学之岸的“大风”,有的只是局部地区“微风”,使得知识分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新;;任务型观察的实验教学——实验课《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同课异构的思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2 陈维刚;;感受“同课异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3 吕芹珍;;一次音乐“同课异构”的收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36期

4 刘喜如;;“同课异构”的追问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3期

5 任月娥;;“同课异构”教学的反思[J];发展;2011年09期

6 贺方玲;;同课异构的思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3期

7 陈善立;;同课异构——不一样的精彩[J];学周刊;2011年35期

8 郑之远;;同课异构 探化学高效课堂之路[J];课程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9 周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倪敏;;三节同课异构的语文课带来的启发[J];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玉华;;读“同课异构”让师徒结对走向共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乔晓萍;;“同课异构”教学之我见[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魏萍;;“同课异构”式评课活动的尝试[A];中国名校卷(安徽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省襄垣县教育局局长 杨丽霞;同课异构:教研的有效抓手[N];中国教师报;2013年

2 天津市静海一中副校长 张希彬;“同课异构”贵在“异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张黎黎;全国第六届中学“同课异构”研讨会在拉萨举行[N];西藏日报;2010年

4 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张文姜;同课异构异在“神”处[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幼儿园园长 徐凌霞;在同课异构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兴化市李中中心校 沈友洪;对“同课异构”课例的几点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2年

7 潮州市城南实验中学 林晓冬;让“同课异构”这朵“奇葩”绽放异彩[N];潮州日报;2011年

8 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 卞元良;基于“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探索[N];江苏教育报;2012年

9 记者 杨蕾;彰显个性 感受精彩[N];潮州日报;2011年

10 山东省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 贾兆英;“同课异构”让课堂更精彩[N];学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湛梅;“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 岳赛男;历史教学中的“同课异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卢雯昕;中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海滨;初中生物“同课异构”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沈红芳;“同课异构”与高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璐;乌海十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谭林淑;基于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的案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忆宁;不同学段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徐毅;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娅艳;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2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622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