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和练习密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21:35

  本文关键词: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和练习密度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秦皇岛市 海港区 水平二 体育课 练习密度 运动负荷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根据心率、练习密度指标作为基础科学依据,通过跟踪录像、测量秦皇岛市海港区18所小学部分水平二的36个教学班108名中等运动水平男生和108名中等运动水平女生(每个班级3名男生、3名女生)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适宜小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结果显示,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以田径教学为主的学校为最多,其次是球类,再次是武术类与操类。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教学中平均心率仅有女生在其标准范围内,男生的平均心率都高于标准值;平均心率最高值出现在课上30分钟,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化。四大类教学项目平均心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操类、武术类、球类、田径类;广播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操类教学内容的学生运动负荷量、运动强度低于小学适宜运动负荷心率的范围。操类教学内容中女生的平均心率低于男生,整体学生的平均心率均在有效心率区间内。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教学时间安排上,三年级不合理,四年级相对合理;三、四年级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及四年级的结束部分均符合合理化教学时间分配,仅有三年级的结束时间较高于合理分配时间,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课时间分配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较长,基本部分分布时间较合理。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教学中,田径类、篮、足球类、武术类为教学内容的水平二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偏低;以广播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操类体育课练习密度更小。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教学中,建国路小学和铁新里小学的体育课练习密度为最佳,其次是交建里小学,其余学校练习密度全部呈现练习密度偏低现象。
【关键词】:秦皇岛市 海港区 水平二 体育课 练习密度 运动负荷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1 文献综述10-15
  • 1.1 概念界定10-11
  • 1.1.1 体育健康课程10
  • 1.1.2 运动负荷10
  • 1.1.3 练习密度10-11
  • 1.2 研究现状11-13
  • 1.2.1 心率指标在运动负荷中的研究现状11
  • 1.2.2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究现状11-12
  • 1.2.3 体育课练习密度的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13-1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8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8
  • 2.2.1 文献资料法15
  • 2.2.2 访谈法15
  • 2.2.3 测量法15-17
  • 2.2.4 录像法17
  • 2.2.5 数理统计法17-18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8-28
  • 3.1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学生运动负荷分析18-22
  • 3.1.1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授课内容分析18-19
  • 3.1.2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不同性别学生平均心率19-20
  • 3.1.3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各时间段的运动强度变化分析20-21
  • 3.1.4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不同类型运动强度变化分析21-22
  • 3.2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练习密度分析22-28
  • 3.2.1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各部分时间分配情况分析22-24
  • 3.2.2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不同类型的练习密度情况分析24-25
  • 3.2.3 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不同学校学生的练习密度分析25-28
  • 结论28-30
  • 参考文献30-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献,闫磊;中师学生体育炼身运动负荷标准探讨[J];南都学坛;2000年03期

2 凌超超;浅析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负荷[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白震,陈洪,李红,赵军,易春燕;运动负荷的自动评审及软件设计[J];体育科学;2001年01期

4 耿建国,高卫哲;小议体育课运动负荷“有效价值阈”的相对性[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王炜;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初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年06期

6 陈胜勇,陈南庆,侯怀林,曹斌;对军事体育课中运动负荷与课的密度的思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李大为;对运动负荷的再解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7期

8 林义夏;;体育课如何把握运动负荷[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4期

9 张大超;韩新艳;;运动负荷基本理论研究进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邓若锋;;试析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J];运动;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宗珍;葛新发;田石榴;;不同运动负荷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苏全生;用薇;张立新;吕庆辉;;水球运动员递增运动负荷下的阻抗心动图研究[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陈海秋;;递增运动负荷后肥胖青少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周萍;黄文英;帅华;;不同强度运动和慢性心理应激对IL-1β、IL-2、IL-6、TNF-α影响的动态观察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聂东风;石道兴;;论高校田径训练运动负荷定量控制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王波;李生民;;课余体育训练合理运动负荷评价指标集选择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王军;罗冬梅;吕荣;;运动与负荷对大鼠骨形态影响的无偏体视学观察[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彭欣;;山东女划船运动员月经状况及经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研究[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慧智;李亮;徐新利;李文忠;高箴;;论集体项目竞技阶段的运动负荷监控模型[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李志灏;黄刚强;;论现代力量训练的运动负荷控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初级中学 闻建兵;领会课标理念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N];学知报;2011年

2 云南昆明体育训练基地运动医学诊所 李红彪;把运动带在身边[N];健康时报;2008年

3 金炎奎;运动健康之友[N];华夏时报;2002年

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李爱东;怎样控制运动负荷[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李立安;运动是把“双刃剑”[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刘骁;运动降压须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李爱东;怎样控制运动负荷[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8 吕乃群;患这些疾病不宜运动[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梁平县屏锦中学 张文兵;决定锻炼效果的首要问题——运动负荷[N];学知报;2010年

10 记者 胡珉琦;运动不当反夺命[N];北京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秀;小关节对称性与青年下腰痛的关系及其与运动相关的影像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佳佳;竞走运动的健身化改造与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聂金雷;运动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心肌生理与病理变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练艺影;不同剂量健步走运动对绝经后女性低度慢性炎症因子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5 何伟;运动对人体免疫稳态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沈志祥;运动对老年小鼠骨代谢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安利;年龄、运动负荷对小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8 董蕾;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中心肌氧耗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9 刘杰;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现象与ACE/CK-MM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10 黄园;运动性红细胞损伤机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光;可穿戴式运动负荷监测技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陈焕波;跑酷运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建红;健步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改善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4 张美燕;青州市排舞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朱林;秦皇岛市海港区水平二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和练习密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肖英男;运动负荷对注意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海秋;不同运动负荷下肥胖青少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8 江云;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对初中男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良志;不同运动负荷对篮球运动员注意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邵进科;山东省普通高校中长跑冬训期运动负荷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669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669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