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入学准备情况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入学准备情况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摘要】:学习适应性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根据不断变化了的学习环境而改变自身的身心状态,以此来取得自我满意的学习成效。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达到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目的,在学龄前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有关小学课程相关知识内容,以及各种基本能力和其他基础知识素养。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情况与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性相关。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某小学学生的入学准备情况和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在学生入学准备上,93.9%的学生在学龄前学习过小学阶段的知识,他们的学习适应性比其余6.1%没有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学生差,他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学龄前未学习过小学相关知识的学生和简单学习以及较为系统学习过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在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上无显著性差异;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随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因素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不显著,但家长的学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认为,学龄前儿童提早学习小学知识与其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教学应该从课程标准出发,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可随意拔高课程标准,加快教学进度。学校和家长应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境,注重学龄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做好“入学准备期”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 入学准备 学习适应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2.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2-16
- 一、研究缘起12-13
- 二、相关概念界定13-16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6-22
- 一、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16-17
- 二、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17-20
-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20-22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22-31
- 第一节 研究内容22-23
- 一、研究目的22
- 二、研究假设22-23
- 第二节 研究方法23-31
- 一、文献分析法23
- 二、问卷调查法23-29
- 三、访谈法29-31
- 第三章 调查研究结果31-53
- 第一节 入学准备调查研究结果31-38
- 一、入学准备情况及家长教育认识的调查结果31-35
- 二、入学准备整体及分类情况调查结果35-38
- 第二节 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结果38-46
- 一、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结果38-39
- 二、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结果39-42
- 三、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结果42-43
- 四、在父母学历水平上的差异比较结果43-45
- 五、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结果45-46
- 第三节 入学准备与学习适应性关系调查研究结果46-53
- 一、整体差异比较结果46-48
- 二、学习态度维度差异比较结果48-50
- 三、学习环境维度差异比较结果50-51
- 四、身心健康维度差异比较结果51-53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53-70
- 第一节 入学准备的分析讨论53-58
- 一、入学准备情况的分析讨论53-55
- 二、幼小教育衔接的分析讨论55-56
- 三、入学准备内容的分析讨论56-58
- 第二节 学习适应性的分析讨论58-63
- 一、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58-59
- 二、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59-61
- 三、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61-62
- 四、在父母学历水平上的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62
- 五、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62-63
- 第三节 入学准备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分析讨论63-70
- 一、整体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63-65
- 二、学习态度维度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65-67
- 三、学习环境维度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67-68
- 四、身心健康维度差异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68-70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70-79
- 第一节 研究结论70-71
- 第二节 教育建议71-79
- 一、“入学准备”教育的建议71-73
- 二、改善和提高学习适应性的建议73-79
- 结语79-80
- 参考文献80-85
- 一、中文类80-83
- (一) 著作类80-81
- (二) 期刊报纸81-82
- (三) 学术论文82-83
- 二、外文类83-85
- 附录一:一、三年级问卷调查表85-91
- 附录二:五年级家长问卷调查表91-94
- 附录三:五年级学生问卷调查表94-99
- 附录四:小学教师访谈提纲99
- 附录五:幼儿教师访谈提纲99
- 附录六:家长访谈提纲99-100
- 后记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广兴;幺青;;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0年Z1期
2 徐速;小学高段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自我控制水平的关系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吴冬娜,林勇强;不同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4期
4 白晋荣,刘桂文,赵笑梅,张杉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5 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6 田澜;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年01期
7 任碧翔;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8 郭楚如,吴泽敏,郭少玲,林勇强;不同年级和性别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12期
9 耿向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隋光远,李晶;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笑梅;;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的纵向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华容;谭顶良;田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小燕;陈洪岩;;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状况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冷荣兰;;中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利;郭成;;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衔接教育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琳丽;郑全全;;师范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吴惠贤;;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绩的相关性研究——《提高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课题初期实验报告[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金瑛;;朝鲜族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宋丽娟;张大均;;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美艳;佟月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贵勇;念好“学习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 钱国芬;让儿童顺利渡过“成长马鞍期”[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朱庆、苏雁;需求为本素质领先[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艳萍;民办与公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比较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严桂芬;城乡结合部预初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俊萍;专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韩宏伟;大连市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进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红日;教师因素影响下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丽霞;城市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干预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李存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柏亚琼;昆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1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67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