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小学教师眼中的学生“行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4:10

  本文关键词:小学教师眼中的学生“行为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为问题 教育反思 复杂思维 越轨行为


【摘要】:学生的行为问题是教育问题出现的征兆,所以,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关注能够为教育问题的反思提供切入点。而作为与学生有较多日常接触的教师,基于他们视角的教育研究鲜有。这不仅使得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缺少了教育学的眼光,还使得本应该有所作为的教师处于一种“无为”或“错为”的状态,但教师本人对此却不自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一定障碍。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认识,通过对33位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以及115个学生行为问题的个案剖析,运用扎根理论了解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判断维度、影响因素、归因和应对,进而挖掘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认知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教育观,为教育问题把脉。研究发现,学生行为问题这一教育现象本身是复杂的,教师对其的认识也是复杂的。根据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情绪体验与合理性判断两个维度,可以对其眼中的七类行为问题进行四象限划分。其中与教师工作直接相关的行为相比于学生的内隐行为更易受教师关注。在教师眼中,学生行为是否构成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行为的后果、动机和持续时间,教师的判断标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经验取向,特别受到个人的学习、成长经验以及社会文化经验的影响。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归因体现了教师对其的合理性判断来源,呈现出简单化、虚构化以及内归因弱化三种倾向,教师自我反思与实践意识有待提高。对不同行为问题的处理方式与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假设及可塑性的理解有关,这也造成了教师情绪体验的差异。反思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认识,可以发现教师在理解学生“行为问题”中的三种角色特征:积极的教育者、规范的沿袭者以及低自觉的反思者。教师对行为问题的界定兼具“偏离了正常水平”、“不良影响”和“正向功能”三层含义,因此,使得“越轨行为”这一概念相较于“行为问题”更具适切性,也更能使得“问题”的积极内涵凸显,有助于教师对“行为问题”的再认识与再处理。基于教育自身实践性和复杂性的考虑,一种可能的解决路径则是运用复杂性思维验证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成因的种种猜想,同时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反思能力及教师间互助,化学生行为问题的“危机”为教育“转机”
【关键词】:行为问题 教育反思 复杂思维 越轨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32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2-16
  • 一、选题缘由:对“学生有病”的追问与反思12-14
  • 二、研究问题:对“教师如何看待学生行为问题”的发问14-15
  • 三、研究意义:对教育问题的诊断15-16
  •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16-27
  • 一、基本概念:“学生行为问题”16-19
  • 二、相关文献综述19-27
  • 第三节 研究过程27-32
  • 一、核心概念界定27-28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质性研究28
  • 三、样本选取及资料收集28-31
  •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建构理论31
  • 五、研究者的反省31-32
  • 第二章 被教师关注的学生“行为问题”32-53
  • 第一节 情绪体验-合理性判断:来自教师的双向描述维度32-46
  • 一、双向维度的本土化建构32-34
  • 二、双向维度下“行为问题”的划分34-46
  • 第二节 教师对“行为问题”的双向理解46-50
  • 一、“普遍的现象”VS“情境的刺激”46-48
  • 二、个人内在的“迁移”VS人际间的“传染”48-49
  • 三、“能力用错了地方”49-50
  • 第三节 对教师关注的“行为问题”反思:复杂的教育现象50-53
  • 一、关注“行为问题”的内隐性50-51
  • 二、打破“行为问题”的专属性51-52
  • 三、纠正“行为问题”的污名化52-53
  • 第三章 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判断——教师的标准53-70
  • 第一节 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判断维度建构53-62
  • 一、“影响不好”:后果维度54-57
  • 二、“明知故犯”与“无意为之”:动机维度57-58
  • 三、“总是这样”:时间维度58-59
  • 四、教师的背景信息对判断维度的影响59-62
  • 第二节 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判断的影响因素——经验取向62-68
  • 一、“我就是这样过来的”:教师的个人学习、成长经验62-64
  • 二、“不想成为异类”:教师的人际交往经验64-65
  • 三、“传统就是这样的”:文化、社会经验65-66
  • 四、不同层面的经验对教师个人的差异性影响66-68
  • 第三节 对教师判断标准内在教育取向的反思68-70
  • 一、以“整体效果”判断“行为问题”的教育取向68-69
  • 二、以“经验”判断“行为问题”的教育取向69-70
  • 第四章 教师眼中的学生“行为问题”归因70-82
  • 第一节 家庭因素:教师口中的“90%”71-74
  • 一、“宠爱过度”VS“关注不足”71-72
  • 二、“该听谁的?”:家校要求相悖72-73
  • 三、家长行为方式的“翻版”73-74
  • 第二节 学校因素:“难辞其咎”74-77
  • 一、“没有吸引力的课”:非科学的课程设置75
  • 二、“自己的问题”:师源性心理伤害75-76
  • 三、“被边缘化”:不和谐班级氛围76-77
  • 第三节 社会因素:“不断变化的背景”77-78
  • 一、“时代变了”:个性化的时代特征77-78
  • 二、“地位不保的担忧”:相关政策联动效应78
  • 第四节 学生因素:回归于“人”78-79
  • 一、“换种方式宣泄”78-79
  • 二、“共同的天性”79
  • 三、“无聊”的学生79
  • 第五节 对教师归因的教育反思79-82
  • 一、被弱化的内部归因80
  • 二、被简单化的归因80-81
  • 三、被虚构化的归因81-82
  • 第五章 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应对82-93
  • 第一节 积极的应对82-88
  • 一、寻求专业支持83
  • 二、谋求家庭配合83-84
  • 三、追求学校转变84-88
  • 第二节 消极的应对88-90
  • 一、“让他后怕”:后果威慑法88
  • 二、“不用理他”:置之不理法88-89
  • 三、“简单粗暴”:权威压制法89-90
  • 第三节 对教育问题解决路径的反思90-93
  • 一、认识教育对象90-91
  • 二、借鉴不同学科91
  • 三、重塑教育之“轨”91-93
  • 第六章 学生“行为问题”的再认识——研究者的立场93-100
  • 第一节 理解学生“行为问题”93-96
  • 一、教师如何理解学生“行为问题”94-95
  • 二、学生真的“有问题”吗?95-96
  • 第二节 验证对学生“行为问题”的猜测96-100
  • 一、有待深入的教师实践97
  • 二、尝试“行为问题”解决的复杂思维97-100
  • 结语100-102
  • 参考文献102-113
  • 附录113-125
  • 附录1. 访谈提纲113
  • 附录2. 访谈实录片段113-125
  • 后记125-1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歆瑶;张雷;;教师严厉对学生问题行为、班级气氛和自感社交能力关系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1期

2 陆兴斌;杨胜文;郭光武;陈应康;林先燕;韦亚丽;周小艳;伍德仙;;农村水族留守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32期

3 陈桂生;;学生行为管理中批评何其多[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4 刘桂秀;冯银甫;杜艳芳;周宗斌;辜转荣;简峰;;青少年心理问题与行为偏差及其干预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肖艳林;;一份涉及行为偏差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职业;2010年35期

6 刘建萍;;青少年问题行为相关研究综述[J];才智;2010年34期

7 徐瑞;;社会学视野下的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10年22期

8 孙影娟;李志楠;;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世纪桥;2010年21期

9 韩菲尹;吴支奎;;行为偏差:农村留守儿童失范问题探析——基于安徽省广德县千口村的调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年09期

10 朱焱;田广;吴国艳;张碧昌;邓冰;;贵阳城区中小学生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光政;傅素芬;陈红卫;郭兰婷;黄雪竹;;杭州市和成都市普通中学学生行为和情绪问题跨地区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贞秀;问题学生标定过程的个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唐凤菊;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慧平;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柯婧;初中学业不良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晓龙;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婕;中职生问题行为及其处理的审视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静;小学CSL课堂问题行为及教师应对策略案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阮勇慧;镇江市农村高中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雪;“问题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束钰;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7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687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