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基于学校德育的视角论小学生的孝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2 07:01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校德育的视角论小学生的孝文化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孝文化教育 德育 小学生


【摘要】:本文从德育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在小学中实施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孝文化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儿童道德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儿童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孝文化教育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基础。孝文化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在儿童健康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孝文化教育对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应对老龄化社会至关重要。从小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现状中,我们发现诸多问题。例如,小学生对孝文化缺乏必要的认知,问卷显示有70%以上的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孝的含义,并伴有“孝”情感的淡漠,“孝”意志的匮乏以及“孝”行的严重缺失等现象。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出发探究孝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从学校方面看,孝文化教育内容空洞,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孝文化教育方法失当,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的时候没有兼顾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孝文化教育途径单一,课堂教学并非是孝文化教育的唯一场所。课外活动以及其它丰富的校外活动都可以为小学生的孝文化教育提供契机。从家庭方面看,长辈的溺爱,过分的纵容易使孩子失去方向感。父母未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失德”行为或“失孝”行为将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儿童的“失德”或“失孝”行为。从社会方面看,功利主义的影响使道德教育举步维艰。外来文化通过电视、影院、音乐电台、广告、购物网站等不同途径进入中国,引发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以上是导致孝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指出在学校方面,教育内容是呈现孝文化较为直观的形式,也是小学生学习孝文化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都应得到精心的编排,要正视孝文化教育的地位,充分发挥孝文化教育对于德育的基础作用。教育方法不止一种,每种教育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功能,因此要精选教育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孝情感,使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孝情感。每一种教育途径也都是其它途径无法取代的,应多途径结合引导学生践行孝文化,在实际行动中加深自己对孝的感知和理解,不断丰富自己的孝情感。仅仅依靠对孝的认知和情感是不足以形成孝意志的,我们应在实际行动中磨练其坚韧不拔的孝意志。在家庭方面,长辈应合理关爱孩子,在家庭中形成一种民主的氛围。此外,父母要努力成为孝道的模范,尊重家中的老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尽力满足老人。社会各界应当意识到不良风气对小学生成长的危害,以身作则,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之风,给小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今,媒体的影响已经触及家家户户,我们要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加强孝文化教育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孝文化教育 德育 小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6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文献综述9-12
  • (一)国内文献9-11
  • (二)国外文献11-12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一)研究目的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四、核心概念界定13-14
  • (一)德育13
  • (二)孝文化13-14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14
  • (一)研究思路14
  • (二)研究方法14
  • 六、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4-16
  • (一)重难点14
  • (二)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实施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6-18
  • 一、孝文化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所在16
  • 二、孝文化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16-17
  • 三、孝文化教育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17-18
  • 第三章 小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表征18-23
  • 一、对孝文化缺乏必要的认知20
  • 二、“孝”情感的淡漠20-21
  • 三、“孝”意志的匮乏21-22
  • 四、“孝”行严重缺失22-23
  • 第四章 小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23-27
  • 一、学校方面23-24
  • (一)孝文化教育内容空洞23
  • (二)孝文化教育方法失当23-24
  • (三)孝文化教育途径单一24
  • 二、家庭方面24-25
  • (一)长辈的溺爱24-25
  • (二)父母未起到模范作用25
  • 三、社会方面25-27
  • (一)功利主义的影响25
  •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25-27
  • 第五章 加强小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对策27-31
  • 一、学校方面27-29
  • (一)正视孝文化教育 合理编排教育内容27
  • (二)精选教育方法以激发学生“孝”的情感27-28
  • (三)多途径结合引导学生践行孝文化28-29
  • (四)实际行动中锻炼“孝”的意志29
  • 二、家庭方面29-30
  • (一)长辈应合理关爱29
  • (二)父母要成为孝道的模范29-30
  • 三、社会方面30-31
  • (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30
  • (二)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孝文化教育的宣传工作30-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5
  • 附录35-37
  • 致谢37-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昌江;;谈“孝文化”的现代化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潘剑锋;;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3 刘洪波;;浅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十大特性[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陈昆满;;弘扬孝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5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孝文化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何兴楚;华丹;;孝文化研究管见[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10 ;精心打造“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和平;;“孝文化”与社会和谐[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胡锡庄;季文兰;田广志;;弘扬我国古代孝文化的优良传统[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3 宋清莲;;弘扬传统孝文化 创建社会主义新孝道[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年

4 蒋晓华;;弘扬孝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7 焦振芳;;我对孝文化与家庭文明建设的浅见[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志英;;对新孝文化的思考[A];陕西老年学会——新教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讨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社会意义[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覃乃勉;;孝文化理论与实践的价值意义[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董想明;“孝文化”经济瞄准武汉市场[N];长江日报;2005年

2 ;孝文化在转轨中继承和发展[N];中国老年报;2003年

3 高晓胜 樊红霞 作者单位 中共孝感市委宣传部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传统节日弘扬孝文化的思考[N];孝感日报;2005年

4 记者 朱霞 通讯员 田寿永;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在我市成立[N];孝感日报;2005年

5 黄火廷;弘扬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N];孝感日报;2005年

6 郭之纯;倡导“孝文化”谨防三误区[N];中国老年报;2007年

7 通讯员 田寿永 程如进 黄文军;探索孝文化研究和开发创新之路[N];孝感日报;2006年

8 记者 董晓芳 通讯员 李珍;中华孝文化研究网在孝感学院开通[N];孝感日报;2008年

9 蒋润涛;做大做强孝文化产业[N];孝感日报;2008年

10 孝心;中华孝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N];孝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嘉珍;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瑛;孝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德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弘扬孝文化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传森;孝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秀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社会的传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7 陈奕秀;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孝文化建设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8 陈世超;我国“孝文化”视域下的老年生命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静;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中国孝文化传播[D];山西大学;2015年

10 王莹;“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7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777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