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基于创新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具制作探索

发布时间:2017-09-20 19: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创新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具制作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 科学教具 教具制作 制作创新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教育理念的创新,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经历着变革。当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科学课程不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传统的讲授教学逐渐被“做科学,玩科学”的探索性教学所取代。科学教具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直观演示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的重要工具,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了解了国内外关于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研究的成果,又用问卷的方式对全国7个省份10所小学的科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具制作与使用的现实状况。其次,从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的创新理念、类型、制作的意义以及制作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把小学科学教具分成实验器材类教具、标本教具、模型教具、挂图教具、多媒体教具、组合教具六大类,从倡导探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三个维度解读创新,归纳总结了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的意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科学创新。再次,提出了:遵循小学生认识特点;满足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吸收最新科技成果;符合经济、便捷、创新要求的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的四项原则。并且整理制作了北斗七星模型、“水浴法”——蝴蝶标本制作、水的循环演示仪、物质的变化——白糖加热器、“四季的成因”——多媒体动画和《爱护珍惜动物和植物》——多媒体课件六个体现以上研究的教具,并对其创新点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具体实例进行结合。最后,总结归纳教具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教具 教具制作 制作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7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8-9
  • 1.选题依据8
  • 2.研究意义8-9
  • (二)文献综述9-15
  • 1.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9
  • 2.教具制作的相关研究9-13
  • 3.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的相关研究13-15
  • 4.小学科学教具制作创新相关研究15
  • (三)研究方法15-17
  • 1.文献研究法15-16
  • 2.调查研究法16-17
  • 一、小学科学教具制作阐释17-25
  • (一)基于创新的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理念17-19
  • 1.倡导探究:强调不同层面的创新17-18
  • 2.因地制宜:鼓励不同程度的创新18
  • 3.因材施教:提倡不同角度的创新18-19
  • (二)小学科学教具的类型19-20
  • 1.实验器材类教具19
  • 2.标本教具19
  • 3.模型教具19-20
  • 4.挂图教具20
  • 5.多媒体教具20
  • 6.组合教具20
  • (三)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的意义20-23
  •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1-22
  • 2.促进学生科学创新22-23
  • (四)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的基本原则23-25
  • 1.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23
  • 2.满足小学科学教学需要23-24
  • 3.吸收最新科技成果24
  • 4.符合经济、便捷、创新要求24-25
  • 二、小学科学教具制作现状调查25-30
  • (一)调查目的25
  • (二)调查对象25
  • (三)调查内容25
  • (四)调查方法25-26
  •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26-30
  • 1.结果统计26
  • 2.数据分析26-29
  • 3.结果分析29-30
  • 三、小学科学教具的创新制作实践30-40
  • (一)教具的制作方法创新,以“新”去“旧”30-33
  • 1.北斗七星模型30-32
  • 2.“水浴法”——蝴蝶标本制作32-33
  • (二)教具的制作材料创新,以“奇”除“弊”33-36
  • 1.水的循环演示仪33-34
  • 2.物质的变化——白糖加热器34-36
  • (三)教具制作的形式创新,,以“形”补“形”36-40
  • 1.“四季的成因”——多媒体动画36-37
  • 2.《爱护珍惜动物和植物》——多媒体课件37-40
  • 四、小学科学教具创新制作注意事项40-42
  • (一)设计巧妙新颖 体现方法创新40
  • (二)取材方便快捷 体现材料创新40-41
  • (三)吸纳科研成果 体现形式创新41-42
  •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一45-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至立;努力提高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的水平[J];人民教育;2001年01期

2 罗敏玲;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难点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 陈轩;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许弟余;;对《小学科学教育》试卷及答案的商榷[J];中国考试;2005年06期

5 徐明;浅谈低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游戏的组织[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3期

6 贾东立,李桂林;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Z1期

7 唐湘桃;中美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比较——从一则美国科学课教学案例所想到的[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8 范荣欣;;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02期

9 高尚芬;;浅谈高师对未来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05期

10 袁军;;全英小学科学教学奖[J];科学大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昕倩;林长春;曹静;查直;况维;刘静;;重庆市小学科学教师素质现状调查报告[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倪嘉龙;;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3 吴涧石;;优·新·高——从《斜面的作用》谈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4 王凌诗;;北京教育学院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姜建文;刘晓玲;姚彩霞;;南昌市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卞祖武;赖肖冰;邱伟华;;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小学科学教师——江西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江光华;;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怪现象[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8 蒋宗平;;批判与建设——小学科学课堂观察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胡俊;蒋克娟;;在科学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王秀丽;顾小义;;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严;小学科学教育如何更上层楼 教科版《科学》教材研讨暨培训会理论与实践并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镇远县舞阳镇两路片区中心小学 陈守均;谈谈农村小学如何上好科学课[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程莉莉;浙江建380个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张红霞;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杨婷 郝建玲;让科学点亮孩子们的心灵[N];科学导报;2005年

6 朱金龙 李苑;小学科学教育是社会实践过程[N];文汇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唐婷;小学科学课处境何时不再尴尬[N];科技日报;2006年

8 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 殷志杰 蔡矛;小学科学教育教材60年之路[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徐德明;学生欢迎 家长轻视 师资不强[N];天津教育报;2009年

10 普定县白岩镇红旗小学 杨庆刚;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N];贵州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凤芹;小学科学教育知合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秋菊;反思性教学观照下的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丁琦;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研及对策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黄春方;苏州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君兰;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探究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锋治;英国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冯恒;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欢;从理念到课堂—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实现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爱民;师范生小学科学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e

本文编号:889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889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