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人的本质属性”微课教学论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4:22

  本文关键词:“人的本质属性”微课教学论析 出处:《高教探索》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属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微课教学设计


【摘要】:"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思政课教师讲透其涵义是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领悟人生真谛的逻辑起点,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各种各样关系(即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点。微课教学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教学补充及教学资源,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因此,"人的本质属性"微课教学设计,要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关照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抽象理论具体化、生活化,深入浅出讲透理论。
[Abstract]: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human being i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natural attribute and social attribute. It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Understanding and correctly handling all kind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other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countries (i.e. social relations). Micro-class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ans to help teachers achieve this teaching goal. Teaching technology, teaching supplement and teaching resources are in line with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law of visual resident. Therefore,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micro-cour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Taking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of students' life, the abstract theory is concretized, the life is adapted, and the theory is explained in a deep and simple way.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研室;
【基金】:2015年广东省德育创新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创新”(项目批准号2015DYZD006) 2014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批准号JG201405)阶段成果
【分类号】:G711;G434
【正文快照】: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这一说明不仅对高职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3 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10期

4 詹春青;严启荣;;佛山市中小学教师开发与应用微课的调查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02期

5 王竹立;;当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时,教师该如何上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哲安;;论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杨钦祥;人的本质与哲学四层次的基本问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令训;;论人的多维属性[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刘全林;;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属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03期

5 卢枫;试论人的本质属性的多样性和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物质性[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杨鹤龄;一场争论:人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01期

7 顾明亚;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03期

8 坚毅;人类的本质的三重属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9 李志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12期

10 梁素清;;论人性是人的社会性[J];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震;把握非正式沟通的时机[N];组织人事报;2004年

2 ;惩治腐败必先遏制权力[N];发展导报;2002年

3 何秋红 赵琳;让人际关系更和谐[N];湖北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艳霞;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3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03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