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上构与下延:英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15

  本文关键词:上构与下延:英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探析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体系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课程衔接


【摘要】:课程作为教育的载体是中高等教育衔接的重要一环。上构与下延是英国中高等教育阶段课程衔接的主要思路。中等教育机构实施"上构型"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范畴上提供多元的选择科目,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和前沿性,让学生提前体验精深专业学科学习的智识挑战与激励,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为高等教育的深造提供方法论支撑,引入拓展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下延型"的课程设计,降低本科一年级课程难度并增加补救性课程,开设旨在促进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衔接性课程,在过渡期维系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与内容渐进性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Abstract]:As the carrier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category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choice of subjects, considering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tent of the emphasis on the subject of professional and front-line. Let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intellectual challenge and encouragement of the profound subject study in adva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provide the methodology support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further study,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 a "delayed" curriculum desig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first-year undergraduate courses and increase remedial courses, and offer bridging courses aimed at facilitating the transition of students from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learning style and content of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gradual, and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2JJD88001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项目“英国大学招生考试‘一年多考’制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EDA140346)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英国大学招生考试‘一年多考’制度体系研究”(2014QK46)
【分类号】:G556.1
【正文快照】: 过去的几十年中,英国后期中等教育一个显著变革就是日益强调广泛参与(wid-ening participation)和终身学习,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并均衡学生的阶层比例是新工党执政时的一个核心政策纲要。但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受到学术层次、培养目标、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成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彤,马龙,高丽,施建明,姚萱,崔长勇;课程质量评估实测的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年01期

2 刘翠鸿;选择与组织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内容[J];教学与管理;2005年13期

3 薛国凤;;课程问责:涵义、内容与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赵新亮;周娟;;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5 王变云;任志洪;;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述评与展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张巍;齐民;赵明砚;;研究生课程质量监督与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3期

7 程芳芳;罗生全;;课程领导的伦理及其实现[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8期

8 王小鹤;;课程伦理建设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07期

9 ;我校进行主干课程质量评估[J];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10 王和文,陈燕玉;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肖琼;网络课程 质难保?[N];消费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唐青林;校本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山东省桓台县世纪中学副校长 曹俊芝;推动课程“三化” 促进学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记者 董少校;上海30余所高校联手推出共享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郭晓明;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把更多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远怀 文锋;八年质量立校 凸显质量品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张跃西;“必需”“够用”课程两化的依据[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实习记者 卢岳;早教别“叫”了![N];消费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建平;中学选修课该如何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家明;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晓阳;地方高校硕士生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大勇;初中课程领导专业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芳芳;课程领导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杨艳;让课程回归学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霞;儿童即课程:价值与可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丽;分布式领导理论视角的高中教师课程领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8 蒋雅俊;论中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金天泽;高校网络课程工作量计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柳叶青;小学校长课程评价能力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04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04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