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抗逆力叙事:本土个案工作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01-23 11:42

  本文关键词: 叙事治疗 抗逆力 叙事过程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科学走向叙事是当前社会学、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抗逆力叙事作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主题,是一种基于积极心理学和后现代建构主义思潮提出的个案工作中的抗逆力训练方式。文章在叙事治疗的基本理念及其与中国文化的适切性基础上,探讨了抗逆力促进的叙事治疗过程和质性评估工具。文章将抗逆力叙事过程分为建构自我叙事、解构风险逆境、丰富特殊事件、他人参与见证四个环节,从界定问题、风险外化、重构故事、强化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形成"我的抗逆故事""我的抗逆影响系统"两个抗逆叙事质性评估工具。在抗逆力叙事中需注意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并在理论、方法和工具方面通过实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idea of narrative therapy and its relevance to Chinese culture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narrative therapy and quality assessment tool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postmodernism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心理教育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A840024) 西北大学思政教育重点项目(13XSZ0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从科学走向叙事是当前社会学、心理学发展境和挑战。在充满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快速适的新趋势。抗逆力叙事研究作为目前社会学和心应并实现自身价值,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内理学的一大热点主题,对于如何寻求社会正能量在期望。如何提升个体抗逆力,使其在压力与逆的内生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田国秀;邱文静;张妮;;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方必基;张樱樱;童辉杰;;叙事心理治疗述评[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1期

3 刘玉兰;彭华民;;儿童抗逆力:一项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迈克·安戈尔;田国秀;朱笋;杨莉锋;;建构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叙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6 李明;;后现代叙事心理治疗探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8期

7 田国秀;;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挖掘学生抗逆力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浅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1期

8 解庆福;葛鲁嘉;;后现代语境下的心理治疗方法研究新进展——心理治疗方法的观念转向与多元化发展[J];学术探索;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丛权;曹蓉;;积极心理学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徐瑜姣;;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4 蒋惠珍;;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左海燕;;浅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4期

6 杨鸣;;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探究[J];才智;2011年08期

7 高红霞;;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探究[J];才智;2012年04期

8 刘学华;;积极心理学与赏识教育的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周东滨;;试论积极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主要实施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10 连洁平;;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教师的视角[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艳;;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文献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魏玉龙;刘天君;周正坤;胡庆川;张海波;;意境作业诱发安神解郁作用的功率谱反应与分子效应[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伟娜;企业员工职场欺负内容结构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吴庆松;基于心理资本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玮;培训职业人士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玲;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克;优势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抗逆力状况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文华;大学生良性压力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幽默感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郑小英;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孔丽娟;艾滋病致孤儿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吴佳蕾;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雷燕;中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新建;吕小康;;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杨广学,李明;叙事心理治疗的生存本体论含义[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玉兰;;西方抗逆力理论:转型、演进、争辩和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乐国安,郝琦;社会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述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施铁如;后现代思潮与叙事心理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沈之菲;叙事心理学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7期

8 魏源;解构并重述生命的故事——叙事疗法述评[J];台州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麻彦坤;后现代认识论与治疗心理学的实践认识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高峰强,车文博;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张和清;[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2 沈春华;;内高班学生抗逆力培养的特点、途径和方法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3 高天;;抗逆力的个案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年06期

4 沈之菲;;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8期

5 谢启文;余臣;;抗逆力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向翔;;学校因子影响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8期

7 田国秀;李宏鹤;;中学生抗逆力表现的过渡层次及其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混合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8 高万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抗逆力建构过程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3年00期

9 梁社红;时勘;刘晓倩;高鹏;;危机救援人员的抗逆力结构及测量[J];人类工效学;2014年01期

10 迈克·安戈尔;田国秀;朱笋;杨莉锋;;建构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叙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将涛;;早期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张秀兰;社会抗逆力:风险管理理论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自强 辛瑞萍 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脆弱性向抗逆力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征;组织面对灾难的抗逆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高杰;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状态和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颜廷芬;农村单亲母亲的抗逆力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枫;中学生抗逆力的测量与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杜正波;中职生抗逆力提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颜苏勤;中职生抗逆力现状与提升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茜;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留守儿童个案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8 曹克诚;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与社会工作介入[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曹朝龙;农牧户生计的抗逆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玉楠;抗逆力的运用—“末日疗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57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57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