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非独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发布时间:2018-01-26 01:15

  本文关键词: 非独生大学生 大学生人格问卷 心理健康 人格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某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共127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6.776,P0.00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一类(有较严重心理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δ*=4.3,P0.001)。进一步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非农村生源的非独生学生(t=6.128,P0.001)。来自贫困家庭的非独生大学生UPI分数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独生学生(t=5.526,P0.001)。汉族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UPI得分与非汉族的非独生学生没有差异(t=0.223,P=0.823)。以性别(男vs.女)、学历(本科生vs.研究生)、家庭排行(大子女vs.中间子女vs.小子女)为自变量,对非独生子女的UPI总分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1,6032)=13.317,P0.001,η2=0.002),女本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研究生(Δ=1.432,SE=0.412,P=0.001),男生无此差异。女本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本科生(Δ=2.162,SE=0.378,P0.001),而女研究生与男研究生的差异并不显著。排行中间的女本科生UPI得分最高,既边缘显著地高于排行最大的得分(Δ=1.795,SE=0.779,P=0.064),又显著地高于排行最小的得分(Δ=2.161,SE=0.839,P=0.030)。排行中间的男研究生得分边缘显著地高于排行最小的男研究生的得分(Δ=1.942,SE=0.826,P=0.056)。结论:非独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独生子女差,在非独生大学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低,贫困生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贫困的低;对于本科新生而言,女性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的低;女性研究生非独生子女健康水平比女性本科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排行中间的女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比排行最大和最小的女本科生都低。排行中间的男研究生比排行最小的男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on-one-child college freshmen. Methods: th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non-only child college freshmen. UPI for a university 2011 to 2012. Results: the UPI score of non-one-child colleg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nly child college students (6.776). The proporti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on-only child college students (with more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nly child college students (未 = 4.3). P0.001. further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non-only child. It was found that the UPI score of non-one-child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only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The UPI score of non-only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poor non-only students (5.526).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UPI score between non-only child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 and non-only students of Han nationality.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vs. Graduate students, family ranking (older children vs. Middle children vs. Boy)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total score of non-only child UPI was analyzed by three factors ANOV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x and grade was significant (F ~ (1) C ~ (60) 32) (P ~ (0.001), 畏 _ (2) 0. 002). The scores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螖 1.432Se 0.412P0. 001). The scores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undergraduates (螖 2.162Set 0.378p 0.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and male graduate stud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middle of the list had the highest UPI score,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highest score (螖 1.795SE-0.779). It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owest score (螖 2.161) (P < 0. 064), which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west score (螖 2. 161) (P < 0. 839). The marginal score of mal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midd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west male graduate students (螖 1.942Set 0.826).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non-only college freshmen is worse than that of the only child. Among the non-only college freshme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rural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rural students.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non-only child college students of poor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poor students. For the freshme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female non-only child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middl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argest and smallest female undergraduates.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male graduate stud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mallest male graduat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心理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入第3类,他们暂时没有心理问题,不需要心理工作理工作者开始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社会发展者过度的关注。和前进的未来主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显得尤已有的研究发现,在UPI问卷的调查中,大多数其重要。许多高校在大学生进校之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曹枫林;李玉丽;;农村青少年儿童期虐待忽视与心理弹性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0期

2 刘淳松;汤福球;;女大学生人格现状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1期

3 苏亚玲;谢晋晓;;大学新生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0期

4 刘佰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检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5 丁桂兰;荆玉梅;;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比较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郑林科;;贫困生UPI人格特征预测与核心人格特质探索[J];心理研究;2009年05期

7 辜美惜;;应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UPI量表对我国的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8 王艳芝;;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9 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10 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佳;何军;;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教育对策——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许之屏;郑进军;;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和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3 王国英;张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与教育措施[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刘亚男;褚跃德;王英春;;体育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闫晓天;梁尚华;查建林;徐茵;;谈针对我国大学生学习行为的PBL教学策略[J];北京中医药;2009年01期

6 肖力玮;;独立学院新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7 郑林科;杨静;;生活应激诱发大学生抑郁症状及轻生意念预警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8 王剑;;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董泽松;杨天怒;张明;杨社娥;;2900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谢威士;阮越;;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外支持与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晨光;程科;陈秋燕;;民族预科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陈昌凯;桑志芹;谈文娟;费俊峰;徐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追踪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刘建虹;;大学生音乐素养与情绪情感的关联性初探——以乐山的3所高校为例[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海彬;城市居民安全感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新秀;大学生安全价值观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慧影;专科大学生心理控制源、领悟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亚伟;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园;研究生人际信任、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源;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于迎;大学新生中医五态人格、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9 冯辉;甘肃省本科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娟;大学生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朱存梅,赵峰;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纪宏;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及自杀危机干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4 张小远;俞守义;赵久波;李建明;肖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的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孙文文;魏广东;;2007-2009年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与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6 乔侠;李先宾;乔静;李云;张开红;;290名青少年童年期受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1期

7 李玉丽;曹枫林;孔箴;董方虹;陈倩倩;刘佳佳;程培霞;;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7期

8 蓝琼丽;覃远生;秦小云;赵世英;;我校2005级贫困生UPI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华夏医学;2007年02期

9 黎文静;;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及对策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2期

10 辛自强;池丽萍;;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策;李彦;盛国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904个样本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晓焘;;城市青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教育获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李东风;郜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婚恋观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高校研究生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11期

4 章清荷;董永海;张志华;郑睿智;刘娟娟;董青;张茜;黄芬;;合肥市中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抑郁状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年02期

5 查子秀;3-6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85年02期

6 方平;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差异研究[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7 杜林致,赵鸣九;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就归因上的差异性[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8 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杨丽达,李晓驷 ,张育麟 ,张志军 ,沈心芳 ,王莉 ,王克明;10年前后非独生子女间个性差异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10 刘维民,唐久来,周翔,许晓燕,杨世炳,吴德;父母智商分项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智商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宇翠;何兴润;;118例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体格发育及学习成绩分析初探[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陈修哲;林秀萍;马义泽;;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孤独感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董巍;江勇;李焰;鲍立铣;孙佳宏;;大学生自我动机的特点及其与自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关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对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柏华;;大学新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状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陶慧杰;;初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世炳;唐久来;吴德;刘维民;许晓燕;周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生活能力配比研究[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8 王民洁;陈一心;傅俊俐;曾文星;陶国泰;邱景华;;个性发展:——南京独生与非独生子女18年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牛勤;姚本先;;家庭中的子女排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陈玲玲;伍新春;刘畅;邢学玮;;我国父亲教养投入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健生;“轮庄”过年渐走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乐;开心,并苦恼着[N];文汇报;2011年

3 记者 冯立中;独生子女抑郁发生率低于非独生子女[N];健康报;2013年

4 李欣伟;“兼顾实惠和高标准”[N];山西日报;2003年

5 记者 王庆环;《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发布[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记者 秦晖 通讯员 张敏强;大学生:竞争压力>学习压力[N];广州日报;2005年

7 中青;青少年消费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N];深圳商报;2003年

8 李扬;点击家政新概念[N];新华日报;2004年

9 王欣;青少年消费新主张[N];广西政法报;2003年

10 陈青;2009年人口出生数将翻番[N];文汇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美瑛;澳门初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林彬;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于茂林;大学生金钱态度、择业取向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4 杨恒;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晓静;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行为应对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晶彤;大学生乐观、应对效能与健康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张淑娟;3-7岁儿童多元化能力发展测评与培养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扶跃辉;小学生社会观点采择和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s,

本文编号:1464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64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