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介入机制:价值、模型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28 22:21

  本文关键词: 反思性实践介入机制 介入价值 介入模型 介入策略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介入机制是指教育实践教导共同体(大学导师与中学导师)介入到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方式与策略,以便对职前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发挥有效的启动、维持和监控作用。其介入机制表现为一个"三阶二维"结构,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从自发性阶段到理性阶段再到发展性阶段的转移,取决于各阶段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与教导共同体介入两个维度的交互质量。介入方案主要有预防性介入、补救性介入、提高性介入、评估性介入等。自发性阶段介入策略有技能培训、角色定位和目标导航,理性阶段介入策略有内容监控、策略支持和视角澄清,发展性阶段介入策略有实践程度评价和专业发展规划。
[Abstract]:Pre-service teacher reflective practic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refers 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community (university and middle school mentors) intervention pre-service teachers reflective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way and strategy. In order 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starting, maintaining and monitor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c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t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is manifested as a "third order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 transfer of pre-service teachers' reflective practice from the spontaneous stage to the rational stage and then to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It depends on the interaction quality of the two dimension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and teaching community interven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n each stage. Intervention schemes mainly includ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remedial intervention and improving sexual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y of spontaneous stage includes skill training, role orientation and target navigation, and rational intervention strategy has content monitoring, strategy support and perspective clarification.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y of developmental stage includes practical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2013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前教师“介入—反思”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13BY24)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1朱小蔓、管佐领:《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2页。2 Kaufman,D:Constructivist-bas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teaching education.Action in Teaching Education.1996,40(2):36-41.3 A·柯祖林著,黄佳芬译:《心理工具:教育的社会文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韬;;浅谈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特点与成果的表现形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孙崇梅,刘志永,李丽;师范教育如何应对基础教育改革[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曹维泽;;建构理想化生物课堂之我见[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4期

4 马琴;王京华;;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成人教育;2009年01期

5 尹绍清;赖怡;;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6 彭飞;邰振淮;;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平台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7期

7 金礼久;;优质师资培养与教师教育的政策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2期

8 金美福;日本教师养成教育体制的特点新证:双元制与闭锁性——从日本大学运营教师资格证书课程出现的问题谈起[J];东疆学刊;2005年01期

9 李宜冰;贾朝东;;日本的教育实习制度及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薛波;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学物理实验;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文叶;崔允o7;;何为教师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解芳;渐进教师评估体系初探[J];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3 吴光辉,周耀威;教研活动呼唤反思性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魏景;;教师教育中的反思性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吴全华;;论教师从实践性反思到反思性实践的条件[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9期

6 全守杰;;高职院校反思性实践者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08年20期

7 韩刚;王蓉;;理解职前外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8 邓志伟;;关于教师反思性实践的批判性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赖怡;;构建反思性实践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10 王蓉;;职前外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研究文献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丽丽;;“反思性实践”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2 邓友超;;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 冯建军;做生命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济源市下冶二中 张桂军;宁静致远 发展自我[N];学知报;2011年

3 钟启泉;课堂转型:静悄悄的革命[N];天津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建平;不妨听听自己的课[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白星瑞;呼和浩特市两所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开展反思性实践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辉;理解外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萨;反思:作为一种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英金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模拟同传反思性实践报告[D];吉林大学;2015年

5 韩茜;“为基础学科的学生创造成功环境”(讲座)的模拟英汉交传反思性实践报告[D];吉林大学;2015年

6 满玲玲;反思性实践视角下的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1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71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