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 小学阶段 农民工子女 学习品质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有助于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和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的心理适应、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家庭收入低、城乡差异大、学生成长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学习品质关注度不高诱发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问题。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的主要策略有:教师和家长掌握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品质;调动农民工子女学习品质发展的内在积极性;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具体的行动促进农民工子女优良学习品质的养成。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primary school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equity.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habits and other aspects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low family inco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great. The uncertainty of students' growth and the low attention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quality lead to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The mai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are as follows:. Teachers and par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rousing the inner enthusia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quality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specific actions to promote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o develop good learning quality.
【作者单位】: 梧州学院师范学院;
【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重点资助项目“城市农民工子弟教育公平实现研究”(201202ZD088)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断向城市转移,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他们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其受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人高度关注,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黄爽;霍力岩;;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胡琴;;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专学生英语读写习惯调查研究及引导对策[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03期
2 徐启丽;;重视幼儿学习品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杨玉佩;;家庭文化资本视角下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个案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9期
4 沈颖;;促进学龄前儿童学习品质发展的家园合作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邓昌华;;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才智;2014年15期
6 郁琪男;;学生专注的学习品质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5年14期
7 孟瑜;;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10期
8 乌仁其其格;芮雪;;浅谈儿童发展的主动性[J];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9 陈丽娜;;中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10 朱蓓凌;;基于学习品质培养的幼儿园有效性数学教育情境创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帆;幼儿家庭常规和学习品质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腰冰;幼儿数学入学准备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晶;美国各州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分析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严优琴;初中生学习习惯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凡;农村幼教机构入学准备教育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奥云托娅;班主任引导家长帮助小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翟冉;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陈福;山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倩;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与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4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5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7 陆根书,阮金佑,张萍;元学习与学生学习的改进[J];电力高等教育;1994年01期
8 侯娟;;基于教学设计的学习设计构想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8年12期
9 胡亦军;王彩云;;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师;2013年13期
10 胡为芹,杨晓宏;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付巧英;;浅论任务型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9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德立;白学军;;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其云;洞悉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立福;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重塑校园学习生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杨有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铜川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颖超;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美术类院校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71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7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