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流动儿童初中后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的实证分析——基于北京的调研数据

发布时间:2018-02-27 23:39

  本文关键词: 流动儿童 初中后 家庭教育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 异地中考 出处:《教育学报》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对继续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有客观需求。基于随机抽样调研数据,以Mlogit模型从家庭、个人、学校三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居住在市区的流动儿童相对居住在郊区或农村地区的儿童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家长选择将子女留在北京读书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学校。学杂费越高流动儿童家长选择让子女工作的可能性越大。与以往研究结论认为女童面临更高的失学风险不同,父母在子女初中后的教育决策中更倾向于让男孩去工作,表明在城市地区流动男童面临着更高的教育机会成本。应当尽快建立学籍与生均教育经费拨款相挂钩的上级政府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状况。
[Abstract]:In the inflow of migrant children to accept higher education stage of the objective needs. Random sampling survey data based on Mlogit model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 family, school for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migrant children living in urban areas relative to live in the suburbs or rural areas children can obtain mor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public schools, the migrant children's parents choose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tay in Beijing reading prob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 of schools. The higher the tui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parents choose to let their children work harder.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previous research conclusions that girls face a higher risk of school, parents in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after the decision more inclined to let the boy go to work in the city area, shows that the flow boy fac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y cos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enrollment and student education The higher level government education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which is linked to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alleviated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科文研究中心;
【基金】:福特基金课题“中国城市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保障政策研究”(课题批准号:1075-089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公共教育经费、教育机会平等和收人差距的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2YJC7902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的代际传导机制及相关政策研究”(项目编号:7120301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东平;王旗;;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2 李鹏远;郑微微;杨怡;孟珏;;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市的调查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7期

3 吴霓;;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4 李培林;田丰;;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J];社会;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雪娅;杜永红;;中等职业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的重要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1期

2 聂伟;;社会经济地位与环境风险分配——基于厦门垃圾处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杨娟;赖德胜;泰瑞·史努莉;;什么因素阻碍了农村学生接受高中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1期

4 李聪;黎洁;李亚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西部贫困山区农户家庭消费结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01期

5 杨慧慧;张广胜;;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沈阳市农民工的微观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6 葛维春;代祥;;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升学困境及应对措施[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7 唐宇婷;;农民工“半城市化”分析——基于主体资本存量的分析视角[J];创新;2014年06期

8 苏雪萍;;比较视角下流动女童受教育基本情况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1期

9 熊春文;刘慧娟;;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历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个案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4期

10 吴雪娅;杜永红;;论农民工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机会均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斌;;解读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制度63年的历史嬗变[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奇明;中国农村教育机会不均等演进及其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刘华;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5 季春梅;辗转的教育[D];南京大学;2012年

6 李慧;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梁策;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沁;城市化—人口和土地的要素再配置[D];复旦大学;2013年

9 翁士洪;非营利组织援助义务教育的演化逻辑[D];复旦大学;2013年

10 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霞;基于Cox和Logistic模型的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影响的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琦;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5~6岁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培培;企业特征与收入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玲燕;在沪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中职教育政策的实践与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5 程娟;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向芬芬;商务社交网站用户参与行为对其社会资本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卢文峰;教育对初职地位获得的贡献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刘莹;陕西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探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林泉君;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后教育机会缺失的补偿性政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10 陈琳;民族地区劳务输出与当地教育的相互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杨东平;王旗;;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王景英;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4 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收入与劳动力市场经历——基于内蒙古赤峰市城镇地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6 范先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胡云生;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农民工子女教育透视[J];江西教育;2004年12期

8 龚继红;钟涨宝;;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省随州市农村家庭的调查[J];经济师;2006年08期

9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田慧生;吴霓;张宁娟;李晓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桑锦龙;雷虹;郭志成;;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问题初探[J];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捷;;台湾学校中的“家庭教育”[J];政协天地;2007年11期

2 袁卫华;;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投资解析[J];统计研究;2008年06期

3 史峰;赵银祥;;校园暴力与家庭教育法制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4期

4 余心言;;进一步改善家庭教育的途径[J];学习与研究;1983年06期

5 于明波;;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研通讯;1985年05期

6 于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J];教育科研通讯;1986年01期

7 李沐明;;试谈开放式家庭教育[J];学术交流;1986年03期

8 张遇若;简论家庭教育在儿童和少年成长中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9 康克清;家庭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J];中国图书评论;1987年02期

10 余慧琴;家庭教育的几个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雒银华;;职校生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的措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阳范坚;;学校与家庭结合教育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杨敏;;杭州地区3—7岁儿童家庭教育与性格发展的调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5 王俊良;;家庭教育调查报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杨健身;徐美英;黄一民;张锡坤;吴君壁;宋秀兰;;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发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蒋莉;;浅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王凤娟;;当前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徐浙宁;;“90一代”城市新移民的家庭教育状况——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青少年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远见;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石[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中共铜川市委副书记 呼燕;重视家庭教育面对的新问题[N];陕西日报;2005年

3 黄永光;家庭教育亟待走出误区[N];宜春日报;2005年

4 余俊;增加时间,不如提高效率[N];文汇报;2007年

5 记者 杜京;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6 吴天飞;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因家庭不良教养模式[N];哈尔滨日报;2007年

7 朱旭升 张国武;西峰区举办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报告会[N];陇东报;2008年

8 通讯员 童序珍;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家庭教育工作现场会在蕲春召开[N];黄冈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邬帅莉 李林霞 程国媛;为人父母,需要大智慧[N];山西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陈晔;抓根本 抓基础 抓建设[N];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皖元;中国家庭教育网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2 方亨庆;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萌萌;青少年品德养成与家庭教育关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立荣;上海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莉;当前家长教养观念错位现象及纠偏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潘清;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祝上;家庭教育在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8 廖祥红;关于家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梁筱良;基于家校合作的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朝兵;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44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44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