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课程改革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8 15:40

  本文选题:课程改革 + 意识形态 ; 参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意识形态是思想观念的集合,话语与意识形态不可分割。以意识形态为视角开展话语分析是一种批判话语分析方法。课程改革过程中充斥着意识形态话语,它们主要以制度文本作为主要载体,课程改革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是国家、政治、权力深度介入教育的结果,五项教育宗旨中也充斥着上层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话语分析为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Abstract]:Ideology is a collection of idea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can not be separated.To carry out discours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 i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reform is filled with ideological discourse, which mainly takes the institutional text as the main carrier.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result of the state, politics and power deeply involved in education.The five aims of education are also filled with the ideology of the upper class.Ide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韩月香;;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展望[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3 申小翠,肖瑛;马克思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许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宗旨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5期

5 赵自力;;语言的意识形态指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兼论外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刘茂军;孟凡杰;;制度性课程话语研究引论:问题、方法与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3期

7 郁建兴;陈建海;;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新发展[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8 刘茂军;孟凡杰;;教育话语分析:教育研究的新范式[J];教育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牛菲;;“特殊的”与“总体的”意识形态——曼海姆对意识形态概念两重含义的区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王玉梅;;工人阶级的昨日今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杨海;;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研究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周黎燕;;反乌托邦视野中的《猫城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9 石春梅;;家庭结构变迁下的课程德育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春平;;转变“下等人”的“落后”意识——20世纪早期“国语教科书”创编意义简析[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杨晓;;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研究的历史演进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徐桂权;王锦东;;“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姜迎春;;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陆益龙;;培育“三农”创业人才所需的政策支持[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庆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君;初中生物教材知识体系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红军;高等艺术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闫俊;中国商业电影艺术的人本主义审美诉求[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振铄;我国对突发事件新闻舆论管理的模式及其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魏宁旎;语文高考如何考查选修课有关问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为平;当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昕;;话语分析的新视角——积极话语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2 徐波,韩玲;从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看其后现代主义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刘进;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文学思想探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下)[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陈振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J];高校理论参考;1995年10期

6 申小翠,肖瑛;马克思与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侯惠勤;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之判断与当代意识形态之争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江源;教育制度:概念的厘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王洪成;邓小平教育法制理论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Bernard Susser,黄岭峻;意识形态:一个概念的历史[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伍雪辉;课程话语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3 王平亚;“生活论”教育话语的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昕;;论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社科纵横;2012年07期

2 邓景;;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转换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3 莫岳云;刘国普;;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4 赵成孝;文学大众化——意识形态话语的新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胡章萍;新时期主旋律话剧的意识形态话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01期

6 廖胜刚;;当代境遇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和保障[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勇;;形象:想象的表意实践——形象学中形象概念的内涵新探[J];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8 周茜;佟明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吴卫华;《庭园里的女人》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戴长征;;意识形态话语结构:当代中国基层政治运作的符号空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潘知常;杜文娟;;把战争带回中国——大陆传媒中的美伊战争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廖奔;解构意识形态话语与人性开掘[N];学习时报;2004年

2 丁国旗;网络传播与文学的解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钟大丰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按市场规律推动电影繁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杨增和;当前中国文化的娱乐化叙事[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文坛;1977-1984:新时期文学的话语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佟明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及其实现路径[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68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68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