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不均等经验研究
本文选题:收入分配 + 教育不均等化 ; 参考:《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08期
【摘要】:实现教育均等化是现代政府治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影响教育均等化的因素众多,收入分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已有研究主要在线性模型假设基础上检验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不均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并未能很好解释目前中国教育呈现的不均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中国经验数据,通过非线性ESTR模型检验了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不均等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系。实证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呈现非线性动态关系,表现为前期在线性和非线性之间频繁转化,后期则趋于稳定。就政策建议而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等有助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Abstract]:To realize the equalization of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goals pursued by the modern governmen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qualization of education, among which income distribu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Some studies have mainl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and education inequality on the basis of linear model hypothesis. The results do not explain the ine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use of Chinese empirical data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tests whether there is an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and education inequality by means of nonlinear ESTR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and nonlinear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requent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inearity and nonlinearity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stabilization in the latter stage. As far as policy suggestions are concerned, perfecting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labor income in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rural economy are helpful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财政部人事教育司;
【分类号】:G40-054;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俊;黄潇;;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2 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3 龙翠红;;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登峰;朱金鹤;;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2 李伟;王少国;;我国城镇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的来源及贡献比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泽云;;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李伟;;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增量的分解[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高大伟;鞠晓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实现社会公平发展[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6 张淑翠;;教育及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门槛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2期
7 陈昌兵;;我国城市化影响政府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证[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8 魏浩;赵春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9 王云飞;;我国贸易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10 田洪刚;杨华;;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基于1995—2008年的经验数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辉;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7 牛似虎;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D];辽宁大学;2011年
8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杨钟馗;收入不平等与环境质量[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徐舒;中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演化[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昌兵;;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实证分析——基于有约束条件的VECM[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2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3 陆铭;蒋仕卿;;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4 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5 周文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6 陈玉宇,王志刚,魏众;中国城镇居民20世纪90年代收入不平等及其变化——地区因素、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J];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7 钱敏泽;中国现行统计方法基尼系数的推算及结果[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1期
8 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9 陈宗胜;关于总体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一个建议——对李实研究员《答复》的再评论[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10 李实;对基尼系数估算与分解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再答复[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茂;收入分配差距是如何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J];统计研究;2001年07期
2 鲁志贤;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多大[J];北京统计;2001年10期
3 王志洁;采取切实措施对收入分配差距加以有效调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樊纲;当前有关收入分配的三方面主要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边燕杰,张展新;市场化与收入分配——对1988年和1995年城市住户收入调查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6 郑建仁;收入分配:我们能否同时拥有效率与公平[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传仕,梁永贤;收入分配与制度变迁关系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戴宏伟;效率、公平与我国收入分配目标的选择[J];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04期
9 赵双林;试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10 姜利军,何平;从发展经济学视野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收入分配[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祖芳;;政府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的职责与对策[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2 吴彩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钟若愚;;收入分配制度的国际比较——激励理论与实践考察的一种思路[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广汉;;论收入分配的模式与调整[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5 窦志达;卫永杰;耿爱莲;;山西宏观收入分配探究[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百才;;教育与收入分配:文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赵永锋;;解决煤矿工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姚克勤;;浅析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崔海霞;;浅析收入分配的争议与热点[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国宝;;收入分配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永利;怎样理解“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N];解放军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马志刚 本报实习生 陈 晨;正确看待收入分配中的差距[N];经济日报;2002年
3 权衡;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十大效应[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记者 赖文忠;做好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N];福建日报;2006年
5 邹东涛;看待收入分配要防止新倾向[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裴小革;什么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收入分配[N];文汇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巫继学 陈伯君 刘晓忠;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制度[N];证券时报;2006年
8 市财政局副调研员 姚双喜;从收入分配变化看党的执政水平提高[N];驻马店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羚;收入分配的困惑和出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张维迎 演讲;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N];经济观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国丽;中美第三次收入分配透明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乐山;基于财政视角的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祝洪娇;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与两极分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张晏榕;政府在调控收入分配中的作用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青梅;转型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贾冰;政府稳定偏好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李栗;收入分配差距的贫困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10 文洋;收入分配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艳琴;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吴霄;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广东省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青;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宏观政策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4 韩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倪秀坤;劳动信息化视野下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分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谢琼;企业内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9年
7 高瑜谦;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变迁[D];广东商学院;2010年
8 冯鑫_g;论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责任[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曹芳香;重庆市阶层及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成因与调控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张钦;调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政策选择[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本文编号:1990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9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