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生视疲劳流行现状及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关联性分析
本文选题:视疲劳 + 多媒体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9期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视疲劳流行现状及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关联,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15所学校小学四年级、初二和高一年级的2 811名学生,采用自填问卷方法调查学生近4周内视疲劳发生情况及多媒体教学环境现状。结果视疲劳症状阳性发生率为17.1%,其发生率随年级增加而增加(χ2趋势=8.316,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反映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学生就坐位置和是否来得及记录笔记与视疲劳的发生有关,表现为就坐于边侧的学生位置和来不及或不记笔记是视疲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69(1.08~2.64)和1.52(1.17~1.97)。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视疲劳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其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visual fatigue amo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A convenient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2 811 students in grade four, grade two and grade one of 15 primary schools in 5 districts of Shanghai. A self-fill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visual fatigu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the past 4 week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isual fatigue symptoms was 17.1g, and the incidenc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 (蠂 ~ 2 trend: 8.316g / P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x (蠂 ~ 2 = 0.075) (蠂 ~ 2 = 0.075). The results of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who reflected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wer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visual fatigue in terms of sitting position and whether they had time to record note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visual fatigue were the position of students sitting on the side and not taking notes, the OR value of which was 1.691.08 / 2.64 (OR = 1.62) and 1.171.97 / s, respectively. The risk factors of visual fatigue were as follows: (1) the odds ratio (OR) was 1.691.08 (2.64) and 1.52 (1.17) / 1.9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sual fatigu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is not optimistic.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on it an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
【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资助项目(12GWZX0301)
【分类号】:G637.8;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乐;阿依波里·阿哈提;刘晓涛;邹志勇;李莹;汪明芳;林晓明;;北京市海淀区高校学生视疲劳流行现况及其相关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2 张慧芝;陈梅;;长期应用阿托品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及机理[J];眼科新进展;2009年11期
3 宿蕾艳;庄曾渊;;视疲劳病因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建峰;叶文婕;;山莨菪碱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在延缓近视发展中的作用[J];北方药学;2013年10期
2 任骁方;肖林;;儿童视频终端综合征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3年12期
3 刘畅;李素梅;朱丹;臧艳军;;色度对立体图像视觉舒适度影响的定量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01期
4 毕云;;托吡卡胺滴眼液在预防青少年近视眼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年S1期
5 陈成明;虞丽娟;李俊;张丽珍;;LCD和OLED平板电脑引起的视觉疲劳测量对比实验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年02期
6 陈渝;;行为干预有效提高滴眼液对视屏终端综合征的治疗效果[J];重庆医学;2014年36期
7 蔡建奇;王薇;邵光达;;LED电视在3D模式下的视觉健康舒适度测试研究[J];电视技术;2014年24期
8 杜芬;陶利娟;;儿童异常瞬目症的病因及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4期
9 李新秀;何书喜;;视频终端对眼表的损害[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6期
10 渠继芳;李璐;;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玉娟;欧阳芳;尤小芳;谭晖;汪玲;王震维;李加;;上海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学生观看舒适度及视疲劳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C];2014年
2 王志强;;耳穴埋豆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A];“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晖;上海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流行特点及干预探索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孟卿君;基于纸张白度的印品性能与色彩表现控制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有为;穴位激光照射配合耳压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蔡海燕;基于脉搏信号的VDT视觉疲劳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婧;视频终端作业者干眼症情况调查[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梁效富;立体视频质量评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袁野;中度近视患者飞秒术后视疲劳的临床分析[D];南华大学;2013年
6 宁艳香;高中生物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姚华;LED光源环境下短时间阅读对视功能及眼表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刘波;视疲劳的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王昊文;基于脑电的三维立体电视健康安全评价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王玉倩;视频终端使用者睑板腺状况的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和华;柴葛解肌汤治疗视疲劳症38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06期
2 徐毅;田长宁;袁泽奇;谈清明;陈宏祥;;480例军校学员视疲劳的临床研究[J];中国校医;2008年01期
3 王淑华 ,郑海涛,卫玉荣,张金嵩;阿托品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作用机制[J];眼科新进展;2002年05期
4 庞雅菊,宋坤英,陈志生,马宝来;针刺对集合功能不足性视疲劳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0年01期
5 宋前方;宋前流;陈幼蓓;章微微;;阿托品治疗近视眼患者的视觉电生理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年01期
6 李元元;杨灵萍;卢奕峰;;阿托品滴眼液干预青少年初发近视的5年纵向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7 胡诞宁;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4年01期
8 胡诞宁;近视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伯虎,彭菊花;试论师范院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何建武;魏正军;;浅谈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10期
3 武希迎;;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及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01期
4 张万力;凌健;;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探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吕娜;王云鹏;;外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胡金婵;胡金锭;;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学大众;2008年04期
7 汪晖;;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情感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1期
8 邓利华;;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化与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1期
9 李s,
本文编号:1990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9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