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儒学“仁智双彰”的教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08 07:40

  本文选题: +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在儒学中,仁与智是相生相融的关系,以智成仁,由仁摄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董仲舒将其概括为必仁且智,也称仁智双彰。知行合一是实现仁智双彰的有效途径。这提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设计,追求智与德的共生;要营造能够实现智德共生的教学过程,增加实践的份量;要以知行合一的思路开展教学评价,综合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智力与道德在实践中的彰显状况。
[Abstract]:In Confucian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intelligence is a combination of benevolence and benevolence.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re indispensable to each other. Dong Zhongshu sums it up as "must benevolence and wisdom", also known as "benevolence and wisdom".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both benevolence and wisdom. This suggests tha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of designing three-dimensional goals, pursue the symbiosis of intelligence and morality, create a teaching process that can realize the symbiosis of wisdom and moralit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practice, and carry out teaching evaluation with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morality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湖南省2013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136)
【分类号】:G4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原李刚;;“道治文化”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盖光;;生态:引发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张刚;论传统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胡东宽;;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翠萍;;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赵雯;;浅析秦汉时期的人口思想[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瑶;洪明;;葛雷学校留给我们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瑶;洪明;;葛雷学校留给我们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平飞;;守死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杜勇敏;刘刚;南豪峰;;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以贵阳市小学生群体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8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卪旭;;《玉篇》“mp,清mp”疏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10 张清民;;审美意识形态:历史贡献与理论局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商秀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明立;高中化学发展性习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天;仁智兼合话崂山[J];新作文(初中版);2005年10期

2 李兵;;我是京城“穆仁智”[J];北京纪事;1996年02期

3 张祥浩;现代新儒家的仁智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鲍存根;;“醉翁”仁智思想内涵浅释[J];中学语文;1999年05期

5 杨文明;;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6 顾娅娣;;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仁智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1年03期

7 闻章;现代人该读哪些书[J];内蒙古教育;2000年01期

8 孙翔;试论孔子“仁智统一”说及其现代价值[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年03期

9 王翼成;;听荀卿言说“信仁智”[J];金秋;2012年24期

10 田耕滋;仁心·仁术·仁智——儒家仁学价值简论[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子林;;仁智殿殡宫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金志 仇逸;王战代表:向世界推广信义仁智礼[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本报记者  张茧 实习生 叶乐 通讯员  贺黑生 熊萍;大学校园做回“CEO”[N];湖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匡志勇;仁智油服谜团:学生与退休者股东疑藏“代持”猫腻[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任德京;长洼山上护林人[N];兰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洁;仁智油服参股公司被依法吊销[N];中国证券报;2012年

6 整理 吕达;仁智统一是孔教儒学的核心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记者 李秀中;仁智油服的“空城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王佑;仁智油服被举报污染 董秘回应称光友薯业选错厂址[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谭丽莎;洪灾之后达州行[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瀚暄文;汉中城市精神解读[N];汉中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995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95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