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发布时间:2018-06-12 02:10

  本文选题:朋辈互助 + 学校教育 ; 参考:《高教探索》2015年03期


【摘要】:与以教师为核心的团体活动相比,朋辈互助具有交往较为频繁、空间距离接近、思维模式接近等特征,而且兼具互助与自助的双重功能。朋辈互助和团体辅导活动紧密相连,契约与规则在团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发展适应行为和适宜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因此,朋辈互助是贯彻落实助人与自助的育人理念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切合学校育人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实际。
[Abstract]:Compared with group activities with teachers as the core, peer mutual assista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t communication, close space distance and close thinking mode, and it also has the dual functions of mutual aid and self-help. Peer support and group counseling activities are closely linked. Contracts and ru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groups. They help to develop adaptive behavior and solve 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refore, peer mutual assistance is the logical development result of carrying out the concept of helping others and self-help. In promoting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and self-growth, it meets the need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re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上饶师范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班级团体辅导对班级建设的作用研究”(12YB157) 江西省教改项目“以团队合作为目标的朋辈互助学习与实践模式研究”(JXJG14-16-11)资助
【分类号】:G4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程肇基;;生活体验与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程肇基;谢旭慧;;一致性沟通模式、团体辅导与青少年人际沟通能力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3 朱林;;心灵和谐的内涵和途径之探析[J];江汉论坛;2012年03期

4 孟维杰;马甜语;;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艳侠;;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陶克华;阳光富;;普通中学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崔艳侠;;校园心理剧应用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中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2期

4 陈华;;高师院校五年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5 程珏;;正视心理问题 维护心理健康[J];成功(教育);2011年16期

6 于瑶;;高职高专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的共建[J];成人教育;2007年08期

7 裴胜辉;;网络教研引导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J];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8 潘曦;;帮助他人 成长自己——高校班级心理保健员工作机制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9 翁洁;;“生活教育”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陶研;2006年Z1期

10 田天邻;;儿童心理辅导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凌飞;制造业企业员工积极心理水平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红春;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1年

3 罗彩侠;FY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耿静;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虞培雯;在小学中年级信息科技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思;美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当代发展及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凯文;中职生人际交往行为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张琦敏;看守所问题在我国司法改革中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1年

9 钟真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王莉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肇基;;积极体验是大学生新的道德学习方式[J];江苏高教;2011年04期

2 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7期

3 华红琴;;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生活方式 双重机制、多元化和性[J];社会;2007年02期

4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王艳梅;郭德俊;方平;韩学军;唐丽萍;曲静;;积极情绪影响任务转换的性别和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6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7 朱小蔓;;素质教育与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1期

8 孟维杰;马甜语;;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与当代价值[J];哲学动态;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洁,冯国文;珠江三角洲学校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3期

2 罗立群;略论学校教育的情感性[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唐凯欣,金红梅;信息、知识、智慧——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该给予学生什么[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王秀兰;学校教育要以生为本[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马昌秀;浅谈通俗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J];新疆有色金属;2002年S1期

6 马立华;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从学校教育抓起[J];党政论坛;2002年03期

7 李家成;论个体生命立场下的学校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8 赵尚松;学校教育中心理虐待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01期

9 尹晋英;略谈档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2年27期

10 王俏华;对信息化社会学校教育的重新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艳云;;论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开展[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2 吴小辉;魏琳琳;;让孤独与学生说再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王佩芳;;让科技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杨继生;;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李强;;学困生与学校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徐志球;;浅议电脑网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张鹤;;博物馆如何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摘要)[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9 廖永铭;叶永恩;;浅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联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胡蝶;;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璋(作者为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N];金华日报;2005年

2 泰州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五严”背景下学校教育大有作为[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西南大学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黄雪梅;学校教育创新活力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陶西平;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体制化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淑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教育途径[N];南方日报;2013年

6 记者 刘子烨;学校教育不能再重“英”轻“汉”了[N];联合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颖;学校教育:多元冲击,坚守前行[N];福建日报;2013年

8 周润智;健全的学校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9 记者 苏天瑞 通讯员 吴瑾玉;全市关工委学校教育工作会议在虞城县召开[N];商丘日报;2009年

10 赵泰文;督促指导学校教育关工委工作[N];毕节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滕志妍;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洲;学校教育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李亚娟;学校教育负担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佳;论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合理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龙;儿童虚伪与学校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曹艳艳;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有限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朱云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良田;西藏宗教寺院教育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3年

9 赵永进;梁启超的学校教育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沙莉莉;T村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变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07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07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