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cognitive load, external cognitive load and correlated cognitive load of cognitive load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flipped class content of binary primary equation in mathematics course of seventh grade junior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verse learning content transfer and internalization order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ing classroom and the psychological essence of reducing cognitive load in essen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ognitive load in the domestic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flipping classroom.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太原师范学院数学系;
【分类号】:G434;G63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0期
2 庞维国;;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涵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2期
3 陈燕;罗增儒;赵建斌;;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数学错误[J];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04期
4 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9期
5 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6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7 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龙涛;;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阳光心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3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黄卫明;桑青松;;策略型学习者的情感策略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任向东;;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曲强;从图式理论谈阅读教学的优化[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杨鹏;黄宁夏;;Goldwave软件应用与英语自主学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周争艳;;韩剧情感诉求与观众心理接受浅析——以《蓝色生死恋》为样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邰蕾蕾;;医科院校女大学生的压力分析与压力管理浅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欧阳宇;;初中生情绪调节方式调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由喻放;;Flash网络广告中的设计心理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坚明;杨波;;广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经常性负性情绪调查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平延勋;;高职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满铭;;三一理论与作文评改[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潘婷;;目标化思维的两个尺度[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敏;魏华;;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与英语教学[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由丽萍;刘焘;刘开瑛;;信息处理用中文框架语义知识描述方法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儒芳;当代情绪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医七情理论与实践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安春明;吉林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卢海丹;小学生听觉时长处理机制及其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俊林;愤怒情志特质与神经递质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璐;乒乓球运动员决策过程认知加工特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孙宝宏;规则变式三种习得和应用方式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帆;三维立体画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鹏欢;大连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胡信奎;道路交通标志中对称结构效应的工效学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栋;黄永中;张捷;;西方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4 辛自强,林崇德;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龙,王娟;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经验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张传伟;数学中“知识图式”在教与学中的意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期
7 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0期
8 周友士;数学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9 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年12期
10 李睿;;2010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越来越多的教和学发生在教室之外[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诗怀;;认知负荷理论及其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09期
2 吴先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10期
3 董斌;;认知负荷理论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J];物理教学探讨;2011年09期
4 张建波;;认知负荷理论: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5 唐剑岚;周莹;;认知负荷理论及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志专;;认知负荷理论的解读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1期
7 祁玉娟;熊才平;;认知负荷理论在多媒体软件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3期
8 林清强;黄宇星;;简析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孙志军;;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J];铜陵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潘吟松;覃翠华;;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对多媒体教学的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映学;;论认知负荷理论视野中的课程教学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燕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志岩;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袁俏;认知负荷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雪;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初中教学初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5 林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王海艳;认知负荷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3年
7 李芸;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许志毅;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倩娜;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多媒体界面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红;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写作频率对英语限时写作的影响[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86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18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