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学是立于科学达于艺术之伦理性活动

发布时间:2018-08-16 14:20
【摘要】:教学是个多维存在,除具科学性、艺术性外,还应具有伦理性,且伦理性之于教学具有首要性,教学是立于科学达于艺术之伦理性活动。为彰显教学伦理之维,尤其是应对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伦理缺位与失范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师的教学伦理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伦理素质;务实之举是重视与加强教学伦理学研究,以科学有效的教学伦理学研究来指导教学实践、守护教学伦理,使教学成为以善致善的人类善举。
[Abstract]:Teaching is a multidimensional existence, which is not only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but also ethical, and ethic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ethical activity of science and art.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ethics, especiall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and anomie of ethics in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teachers' awareness of teaching ethics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ethics quality. The practical action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ethics, to guide teaching practice with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search of teaching ethics, to guard teaching ethics, and to make teaching become the good deeds of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学伦理学研究”[12JJD880013]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验研究”[ABA14010]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明;张睦楚;;教学哲学研究二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年02期

2 汪明;张睦楚;王永明;贾彦琪;;论校长教学领导之转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3期

3 胡军良;;道德的“性别”之思——基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肖巍;伦理学中的女性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5 汪明;张睦楚;;对开展教学伦理学研究反对之声的回应与批判[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8期

6 王本陆,王永红;索解教学艺术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李如密副教授《教学艺术论》解读[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海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反思[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6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蔚;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的方法论探微[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马晓燕;;政治哲学视域中女性主义正义研究之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汪明;张睦楚;;教学哲学研究二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年02期

4 张祥龙;“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5 张斌贤;从“学科体系时代”到“问题取向时代”——试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J];教育科学;1997年01期

6 冯大鸣;美、英、澳教育领导理论十年(1993-2002)进展述要[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周兴国;;论有效教学的正当性[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8期

9 郑信军;周长喜;;教学伦理研究的道德心理视域[J];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10 汪明;张睦楚;王永明;贾彦琪;;论校长教学领导之转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德栎;教学激励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新视野[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杨改学;为新世纪教学论研究奠基——《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评介[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徐继存,赵昌木;教学本质追问的困惑与质疑——兼论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4 曹洪顺;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培养刍议[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沈小碚,王牧华;教学论学科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张楠;当今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趋势和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7 郭德红;对教学论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8 沈小碚,赵永勤;规范与表述:对教学论研究对象的认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鉴;实践教学论论纲[J];学科教育;2004年07期

10 郭华;教学论研究患上了“没感觉”的症状[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梁建国;;“问题引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2 孙玉华;;俄语篇章教学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李向东;;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安徽省广德中学 吴亮奎;教学论研究请关注“中国”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高华程 桓公;教学论研究应直面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谢利民(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育研究也要下理论的“基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平凯;新视野 新起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宋晓梦;教学论应回归教学“原点”[N];光明日报;2006年

6 田慧生;凸显时代精神的教学论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创建一流的教学科研型师范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新课程改革开启中国课程发展新纪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郜云雁 实习生 王健红 杜岩岩;不能遗忘的俄罗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娜斯佳(Zheldak Anastasiia);近20年俄罗斯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菲;试论我国20世纪90年代元教学论研究的成就、问题、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史金榜;教学倾听艺术[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勇;教学回归生活:理想与现实[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陆明玉;从对象性思维到反思性思维——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走向[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伟;交际教学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韩亚梅;探究教学及其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璐琳;动摇的基础: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作用趋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严权;教学模式的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玉凤;论教学经验[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6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186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