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东部某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9-05-14 07:34
【摘要】:缩小省内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是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三个投入维度构建衡量县级义务教育投入指标体系,以东部某省为例,测度该省2007-2012年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及其变动。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县域义务教育投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县际义务教育投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反向变动关系,相对差距缩小主要得益于省对县的财力均衡作用的发挥,而绝对差距扩大的主要体制原因是"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依县级财力而定的梯度发展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并未与县级财力增长同步,抑制了义务教育投入县际差距的缩小速度。未来的改革思路是,继续加大省对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监督力度,突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均衡功能,对特定义务教育财政支出项目"以省为主"来负担。
[Abstract]:Narrowing the county gap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vestment in provinc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study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the inpu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t the county level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aking an easter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inter-county gap and its chang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vestment in 2007 / 2012 are measured. On this basis, the panel data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pu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oun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absolute gap and the relative gap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vestment between counties are inversely changing, and the narrowing of the relative gap is mainly due to the financial balance between provinces and counti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widening of the absolute gap are the "county-oriented"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ial investment system and the gradient development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county-level financial resource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investment in county-level financial education has not synchronized with the growth of county-level financial resources, which has restrained the narrowing speed of the gap between counti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vestment. The reform idea in the future is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 expenditure from province to county, highlight the balanced function of special transfer payment for education, and bear the burden on specific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ial expenditure items "province-orient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调适研究”(CFA1101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珂;重塑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3年02期

2 魏向赤;合理安排财政支出 加大义务教育投入[J];人民教育;2003年19期

3 李放,徐洪林,陶雨花;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9期

4 李成贵;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确认与增长机制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11期

5 姜玉中,曾庆忠,李儒智;农村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投入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3年10期

6 戴晓明;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04期

7 杨在辉;浅析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8 郎君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确认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9 邵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变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赵丽霞,武在争;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确保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策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2 闫建璋;董新良;;对农村贫困县义务教育投入的再思考——以山西省某贫困县义务教育投入现状调查为个案[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蓉;;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之公平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2期(总第6期)[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牧秋;切实保证对义务教育投入[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白月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要“大”也要“小”[N];中国财经报;2014年

3 罗建国 张汉东;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体制[N];安徽日报;2003年

4 孙军;青岛: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潘剑凯 王光荣;优先解决贫困县义务教育投入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6 赵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义务教育投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吕扬;我省6大举措确保义务教育投入[N];陕西日报;2007年

8 记者 任丽梅;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五年前增加了1.9倍[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记者 李寅;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年均增长高于全国水平[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 王元京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学院 崔盛;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亟待改革[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传贵;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张建希;中国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黄庆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锐;中国义务教育投入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沈光天;“以县为主”—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艳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何奕霏;我国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中政府责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赵芳卉;我国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香汉;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董国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76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76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