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武生学额、人数及其地域分布
[Abstract]:In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 definite number of places for martial arts students in Shunzhi Dynasty, and there was no quota for the number of students received by each province. Kangxi ten years began to set the national martial arts student places, compared with Wensheng to take in. In the three dynasties of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du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schools, the upgrading of existing schools, the rise and fall of political districts and the merger of political districts, the Wusheng quota has been adjusted. A total of about 22000 Wu students were admitted to each annual examination, belonging to more than 1800 schools in the country. Since then, the income has been roughly stable. Until salty, Tongjunxing, large-scale donations and losses, the Wusheng quota increased to about 27000. After salty, the total number of Wusheng population showed the trend of "surge in the south and slow increase in the north",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e province divided into provinces was "rising in the south and falling in the north". An overview of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military students, the number of groups and their regional distribution in Qing Dynasty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ir political situation, but also reflect the trend of the cultiva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ir martial arts talent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英;新发现的一份朝考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苏全有;;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3 孙静;;孙梅的家世与生平补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欧阳跃峰;关成刚;;邪恶之花未必只结罪恶之果——晚清社会转型之际捐纳的客观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黄飞;黄伟;;清政府的矿务政策与中英铜官山矿务交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肖宗志;政府行为与废科举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禹文;;从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看阮元的办学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田澍;;明代八股文略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6 张杰;;清代殊卷所见蒙古旗人科举家族[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7 李帆;;清代中期文化学术的总体走向与理学的命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汪维真;;明代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的教育与科贡——以阙里孔氏庙学为中心[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9 贺卫方;;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展开[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10 苏炜;;浅谈庄亲王府[A];清宫史研究(第十一辑)——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6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敏捷;明清广东地震灾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秀红;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海东;;明代华北烈女群地域分布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4期
2 刘宝霞;;明清时期“理睬”义动词的历时演变和地域分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沈辉;;绮阁文才留芳名 胸怀冰雪洒兰襟——清代泰州女性文人考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姚娟;刘锡涛;;清代安徽书院的地域分布特点[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黄忠鑫;;宋代福建书院的地域分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郑芳;王乃昂;李钢;侯迎;;嘉峪关市旅游人口特征研究[J];西北人口;2007年06期
7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备瑞;人日风俗传承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78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7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