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术-社会:网络化学习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Abstract]:The problem of methodology is the primary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y subject or field. Only the correct methodology can guid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twork learning, which was born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which brings the crisis of methodolog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learning" must return to the world of learning,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d re-examine and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methods, so a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network learning. The existing methodology of networked learning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and society. Focusing on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scientific positivism and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network learning has changed from one-dimensional research paradigm to two-way interactive research paradigm. The latter emphasizes the co-evolution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Focusing on "learning and society", with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taphor of "learning is knowledge creation", the research method of network learning has changed from "learning" to "action". The latter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research on practice. These existing research patterns are cumulative and can be shared with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基金】: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路径研究”(EIA130417)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甫全;左璜;;当代行动研究的自由转身:走向整体主义[J];教育学报;2012年01期
2 赵汀阳;;深化启蒙: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到方法论的关系主义[J];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2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3 沈文钦;;观念的力量——评《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4 应星;;学术自由的内外限度及其历史演变——从《系科之争》到《韦伯论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5 马爽;;软系统思维在包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出版与印刷;2008年03期
6 陈志强;韩光亭;;基于SSM分析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王纪安;;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与精神培育——以承德石油高专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素梅;;信息化环境下风险基础审计的导向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9 陈勇;;从复杂系统思维透视科学发展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李利红;;教育的万能与无能之争[J];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作竹;;自然辩证法的系统性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杜疆;;突现论与心—身协同[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范炜烽;刘小年;;关系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新方法[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廖鸿志;康青;段鹏;;霍尔三维结构与软件开发过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文福;;系统思维新探——质性概念及原理[A];首届中医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6 齐佳音;屈启兴;张一文;钟永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政府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决策研究[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7 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唐亮;多因素作用下的力学量传感与测试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赵衍;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中的互联网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慧;基于外部性特征的政府投资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硕;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的意义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海;发电集团电煤物流网络的储配煤中心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鄢进波;高校本科生课堂环境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安芬;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桂玲;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学习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阎峻;高等教育法视野下的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欧阳婵;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路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泳;转型期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分析及惩治对策[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曾建;面向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甫全;;师生主体、知识价值与整体方法——文化教学认识论纲[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2期
2 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卫真;;网络化学习评价的理论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9期
2 张天意;阮建海;;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构成要素与模式探讨[J];现代情报;2006年11期
3 高令峰;;信息环境下网络化学习的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4 陶磊;;在中职教育中构建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探究[J];才智;2011年25期
5 左璜;;网络化学习研究的文化转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6 左璜;;网络化学习哲学研究论纲[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7 梁芷铭;;网络化学习策略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优化[J];高教论坛;2013年01期
8 左璜;黄甫全;;方法论的变革:走向网络化——新兴网络化学习行动研究述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9 陈建云;;小学生网络化学习评价的思考[J];校长阅刊;2006年09期
10 瞿X;网络化学习环境的通讯模型及其工具支持[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彬;;网络化学习条件下军校学员个性特征对其情感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 周旺纯;对小学生网络化学习的调查与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玉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N];吉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覃泽宇;网络化学习的复杂性及其研究的复杂范式[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亚楠;思维导图对网络化学习的激励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惠玲;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段雪景;自主课程网络化学习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5 赵学信;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亚强;Blog与个人网络化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余兰;中学生e-Learning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78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7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