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家梁漱溟教学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20-06-21 21:06
【摘要】:梁漱溟的教学思想兼具时代性和个人特色,基于时代要求而提出了将人才培养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并提出融知识技能与民族精神陶冶相统一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组织并采用学术性讲演与人生指导为特征的朝会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方式。他的教学思想不仅有助于乡村教育的办学实践而且为当代的教学论学科提供有益的元素。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勇;;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2 侯杰;赵天鹭;;近代中国缠足女性身体解放研究新探——以山东省淄博市部分村落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5期

3 李伟中;张壮强;;对近代中国商品化农业发展历程的再审视——邹平棉作农业与许昌烟草农业的比较研究[J];晋阳学刊;2008年01期

4 赵崧杰;;1930年代山东邹平的乡村士绅与新式知识分子[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4期

5 宋云青;吴洪成;;梁漱溟邹平乡村教育实验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吴洪成;贺飞燕;;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课程论探析——以山东乡村建设实验区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邓国军;王兴振;;民国乡村建设中农民参与研究——以山东省邹平县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苏全有;徐冬;;论民国乡农学校的运行机制——以山东滕县羊庄区乡农学校为个案[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赵宝爱;;略论山东妇女的慈善救助问题(1928~1937)——以不缠足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焕;;从革命者到历史罪人——山东早期同盟会员、伪济南市市长朱桂山[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任远;民主与建国—中国中间路线研究(1927-1949)[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李红辉;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崔慧姝;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争议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任金帅;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樊涛;民国时期农村学校教育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欠;1927-1937年山东农村经济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牛和清;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1931-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祥斌;神圣与世俗之间:齐鲁大学乡村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庄光胜;地方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运动[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郭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许爱青;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邵艳;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黄晶菁;梁漱溟政治理念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来;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李可亭;论五四后梁漱溟在传统思想现代化方面的局限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吴全兰;试论梁漱溟对“真情”的推崇[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牛;略论梁漱溟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甄建均;梁漱溟论中西教育之不同[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03期

6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评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土田正;;通过日本有关梁漱溟研究而窥视其学术研究掠影[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宣炳善;;梁漱溟的文化人格结构及其境界圆融——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9期

9 徐福来;;“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看梁漱溟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蒋丽萍;;自信中自省 明辩中笃行——梁漱溟文化思想评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剑虹;黄希庭;张进辅;;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顾红亮;;梁漱溟的礼俗观与儒家生活方式整顿[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长林;;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王焱;陈龙江;;以文化教育为手段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借鉴意义[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刘重来;;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6 刘长林;;儒家人生哲学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启示[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光芒;;论梁漱溟东方文化观的理性内核[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王荧;;从学校改造到乡村建设——梁漱溟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四起四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仲明;;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勇;“自我颠覆”的晚年梁漱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黄敏兰;透过梁漱溟的眼看那些“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杨吉生;梁漱溟的养生之道[N];保健时报;2008年

4 马军;梁漱溟婚姻中的两个小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书评人 马勇;也谈梁漱溟的婚姻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季萍;梁漱溟的传统法文化观[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许荻晔;“今天谈中国问题,是重温梁漱溟已思考过的问题”[N];东方早报;2013年

9 陈鹏鸣;一部全面展示梁漱溟心路历程的传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丁为祥;梁漱溟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2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6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梁漱溟“人心论”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杨子波;梁漱溟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晨光;梁漱溟文化视域下的人生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张艳兵;梁漱溟的“新礼俗”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易雯;梁漱溟国家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陆曜伟;梁漱溟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韩璐;论梁漱溟的心性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耿志宇;梁漱溟“理性”概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9 高乐乐;五四时期梁漱溟和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范晓强;梁漱溟民主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4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24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c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