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0-08-08 02:14
【摘要】:教学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丰富、积极的文本解读过程,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应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现象;其次,教师教材解读的现象有其研究的必要性。 教材是一种文本。具有文本所具有的固定性、简化性、意义的不确定性等特征,教材意义也如文本的意义一样具有开放性、历史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主体参与性、时代性等特征。教材是一种特殊的文本。教材文本因其形成的特殊性、地位的特殊性、功能的特殊性、对象的特殊性等又形成了自己区别于其他非教材文本的一些局限性。 为了深入地分析教师教材解读这一教学现象,可以把教师的教材解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教师内化教材“解”的过程和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解”的过程指备课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文本静态的理解过程,“读”的过程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文本动态的对话过程。 教师教材解读的实然现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作者、编者等外部制约因素为中心的“作者中心论”的解读,二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读者中心论”的解读,这两种倾向的解读会给师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带来偏颇,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教材解读的应然追求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文本中心论”的解读,这样既有助于克服“读者中心论”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弊端,又有助于克服“作者中心论”绝对客观主义的弊端。 教材文本的解读,受社会发展状况、学生发展水平、教学目的、教学理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来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20
本文编号:2784885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2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芳元;;在备课中应对生成[J];文学教育(中);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峰;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曲娜;小学语文教师教材选文认可度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建玲;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3 席晓圆;文本解读的困境解析与出路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汲长艳;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庄照岗;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坚;基于儿童迫切愿望的社会科教材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熊昌萍;农村教师教材再开发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潘春梅;高中生物课堂师生文本对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丹萍;通用技术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及提高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4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8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