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理解性学习的变异理论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5:00
本文关键词:面向理解性学习的变异理论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变异理论是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马飞龙教授(Ference Marton)等于1970年代创立的现象图式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理论。与一般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巨大的鸿沟不同,变异理论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对实践的指导。而以变异理论为指导的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的成果也雄辩地证明,变异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者试以学习科学中一种新兴的理论流派——理解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来观照变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理解性学习的兴起是迎合了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为了学生的理解而教”,故而在国际上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目前理解性学习已经发展起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建立了比较齐全的教学框架,也有研究机构积极推广相关的实践,建立起用于教师实践和交流的网站。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来说,总是能够为教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本研究将立足于已有研究,首先介绍并深入分析相关的概念以及理论要点,探讨理解性学习与变异教学的结合点,从理论层面解释变异教学理论何以能够作为一种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实习过程中,结合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学生理解性学习的现状。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虽然知道英语理解性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学法上他们缺乏必要的指导,而教师的教学也没有摆脱单纯的讲解与练习的窠臼,现实呼唤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变异理论教学。在对变异教学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之后,研究者发现变异教学理论在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理解性学习对理解维度的划分以及实施框架在这些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和规范作用。从生成性主题的选择、理解性目标的设置、理解性实作的设计到持续性评价标准的建立和使用,它完成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而这种规划对变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无疑提供了一套可遵循的流程,这也使得变异教学更容易为一线的教师学习和实施。研究者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理解性学习实施框架的指导下,进行变异理论教学的实践。根据对整个实践过程的反思,提出一些教师在变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建议。最后是对本研究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理解性学习 变异理论 实施框架 实践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研究缘起9-10
- 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1.3 已有研究综述11-20
- 1.3.1 理解性学习的相关研究11-15
- 1.3.1.1 国外相关研究11-14
- 1.3.1.2 国内的相关研究14-15
- 1.3.2 变异理论的相关研究15-20
- 1.3.2.1 理论发展——从现象图式学到学习研究15-17
- 1.3.2.2 在我国的应用图景17-20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20-21
- 1.5 论文结构21-22
- 第2章 理解性学习观照下的变异理论分析22-37
- 2.1 关于理解和理解性学习的基本认识22-30
- 2.1.1 理解和理解性学习的内涵22-24
- 2.1.2 理解性学习中理解的特征24-26
- 2.1.3 理解性学习和教学的特征26-28
- 2.1.4 理解性学习的基本原则28-30
- 2.2 变异理论的基石30-34
- 2.2.1 变异理论基本理论30-32
- 2.2.1.1 意识结构:审辨出的前景和未审辨的背景30
- 2.2.1.2 学习内容和关键特征30-31
- 2.2.1.3 学习内容的两个属性:专门属性和一般属性31-32
- 2.2.2 变异理论的学生观32-34
- 2.2.2.1 学习成果和学生能力差异32-33
- 2.2.2.2 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到“学习中心”33
- 2.2.2.3 学生先前经验的作用:历时性的影响33-34
- 2.2.3 变异理论教学的界定34
- 2.3 从理解性学习看变异理论教学的必要与可能34-37
- 2.3.1 必要性——理解性学习对变异理论教学的助益34-35
- 2.3.2 可能性——理解性学习与变异理论教学的共同追求35
- 2.3.3 变异理论与理解性学习的视域融合——学习者和学习内容35-37
- 第3章 对变异理论的反思与思考37-49
- 3.1 对变异理论的反思37-41
- 3.1.1 变异理论的有益启示37-38
- 3.1.1.1 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经验37-38
- 3.1.1.2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38
- 3.1.2 变异理论在应用中的不足38-41
- 3.1.2.1 适用内容的有限性38-39
- 3.1.2.2 教学效果的相对性39
- 3.1.2.3 对教学过程关注的不足39-40
- 3.1.2.4 对外围因素的忽略40-41
- 3.2 理解性学习对变异理论教学的助益41-49
- 3.2.1 理解维度划分对变异理论的启示41-43
- 3.2.2 理解性学习实施框架对变异理论教学过程的规范43-49
- 3.2.2.1 生成性主题——变异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43-44
- 3.2.2.2 理解性目标——学习内容关键特征的整合44
- 3.2.2.3 理解性实作——变异图式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44-46
- 3.2.2.4 持续性评价——变异理论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46-49
- 第4章 变异理论教学的实践考察49-59
- 4.1 变异理论教学前的学生理解性学习状况调查49-53
- 4.1.1 学生英语理解性学习调查量表的编制49
- 4.1.2 学生英语理解性学习调查量表的使用和结果讨论49-53
- 4.1.2.1 学生英语理解性学习调查量表的统计结果49-51
- 4.1.2.2 访谈的佐证51-52
- 4.1.2.3 对统计结果的讨论52-53
- 4.2 一般教学与变异理论教学的对比53-57
- 4.2.1 一般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53-55
- 4.2.2 变异理论教学实录与分析55-56
- 4.2.3 一般教学与变异理论教学的对比分析56-57
- 4.3 本研究的反思与展望57-59
- 4.3.1 运用理解性学习实施框架指导变异理论教学实践的过程57-58
- 4.3.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8-59
- 结语59-60
- 附录60-65
- 参考文献65-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俞吾金;;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畅;;以变异理论丰富“自主教学”实践的三个转变[J];北京教育(普教);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面向理解性学习的变异理论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