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往模式区域性差异与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01:12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转折时期,是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交往模式的区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心理卷入程度、行为模式、自我表现方式、独立程度和人格特质等五个方面。其中,按心理卷入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深度、中度和轻度;按行为模式划分,可以分为主动行为模式和被动行为模式;按自我表现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外露型和含蓄型;按独立程度划分,可以分为独立性交往模式和依赖性交往模式;按人格特质划分,可以分为稳定型交往模式和发展型交往模式。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31(0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概念界定
1. 区域
2. 人际关系耐受性
二、交往模式区域差异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1. 心理卷入程度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2. 行为模式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3. 自我表现方式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4. 独立程度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5. 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本文编号:3527425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31(0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概念界定
1. 区域
2. 人际关系耐受性
二、交往模式区域差异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1. 心理卷入程度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2. 行为模式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3. 自我表现方式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4. 独立程度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5. 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耐受性的影响
本文编号:3527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2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