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科书设计如何实现“关键能力”培养目标

发布时间:2022-01-21 06:52
  在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时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日趋多样和复杂,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日趋多元和自主。学校教育在新的时代应该教会学生什么?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界达成的共识就是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特别是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以知识和教学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教科书是学校知识传承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媒介,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以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和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进行教科书设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1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教科书设计如何实现“关键能力”培养目标


关键“认知能力”转化为科学课程目标示意图

流程图,关键能力,教科书,流程图


design的词源来自于拉丁语“designate”,意指“制图或计划”。《现代汉语词典》将“设计”解释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设计的方案或规划的蓝图。”[8]教科书设计是根据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理念、内容结构、课文选择、呈现方式、章节体系、版式图表、学习活动、教学实施建议、课外作业和教学评价等的系统规划。因此,把国家提出的四大关键能力目标转化为教科书内容,需要一系列的流程。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图1关键“认知能力”转化为科学课程目标示意图图2从关键能力到教科书设计的流程图1.教学目标转化把国家关键能力目标转化为科学课程标准目标,这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团队进行研究和转化的,并以国家文件形式颁布实行的。在制订科学课程标准过程中,专家团队会考虑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知识基储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但是专家团队“心目中的学生”严格说不是学生个体,又似乎通过案例性经验兼顾学生个体。专家团队会研究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把官方和学界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阐释的“立什么样德,树什么样人”的要求和正确观念具体化,并转化为科学课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明确科学素养的结构和指标内涵。课程标准设计的这些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还要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区域、学校间不平衡的现实,这种差异主要在于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素质的巨大差异。如在北京、上海的重点中小学,中特级教师和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为教学骨干,而在西部偏远的乡村,低学历的教师不但短缺而且极不稳52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第1期


本文编号:3599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99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