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紫阁书院建筑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8:01

  本文关键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紫阁书院建筑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各类人才尤其是从高校走出的高素质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扩招、在校人数成倍增长、校园被动的提高容纳力、校园规模扩大,甚至出现规模与卫星城相当的“大学城”。校园尺度过大、内部交通不便、校园文化缺失、教学资源浪费、局部空间尺度失调等诸多问题逐步展露,其中最主要问题是学生综合素质下降。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国高校当下面临的问题,并尝试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我们尝试从校园建设的角度来寻求根源,从中国传统书院中找寻解决方案。我国传统的办学机构--“书院”,成形于唐末,发展于五代时期,读书人避居山林,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1]8。直至清代,它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脊梁。确切地说,书院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其崇尚自由讲学,管理自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参与讨论,学术氛围浓厚。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2]49。在这样的背景下,“书院制”高校应运而生。“书院制”的全称是书院式学生管理模式,此模式类高校不同于传统书院的是: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旨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在课堂以外另外开辟一个全新的平台,供学生交流、合作,并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寻求到各方面培养和提升。作者通过亲身参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紫阁书院建筑设计全过程,查阅相关资料,以期寻求到解决高校诸多问题的方案及方法。本文在书院环境、交通以及建筑的施工和室内设计方面做了原理性阐述(不做过多深入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已经实行“书院制”的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等实例行实地调研,研究总结;在空间布局和建筑设计等方面,切实探索落实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为带有地方特色的高校的未来建设(尤其是在书院布局形式下的高校校区),提供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撑。同时,以期引起教育行业和建筑行业的交流和重视,或许能够为建立共同探讨的交流平台提供基础。
【关键词】:大学 高校建设 宿舍 书院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紫阁书院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10-11
  •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范围11
  • 1.2.1 课题研究内容11
  • 1.2.2 课题研究范围11
  • 1.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11-13
  • 1.3.1 国内的相关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12-13
  • 1.4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13-14
  • 1.4.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3-14
  • 1.4.2 课题的研究方法14
  • 1.5 论文相关概念界定14
  • 1.6 论文基本框架和内容14-18
  • 1.6.1 论文内容概述14-16
  • 1.6.2 论文基本框架16-18
  • 2 以学生为本,打破高校传统校园布局方式18-34
  • 2.1 中国传统书院空间布局对当代高校校园建设的启示18-21
  • 2.1.1 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书院18
  • 2.1.2 中国传统书院空间布局特点18-20
  • 2.1.3 传统书院对当代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的启示20-21
  • 2.2 国外书院制高校实例研究21-24
  • 2.2.1 国外书院制高校概述21-22
  • 2.2.2 国外部分书院制高校实例分析22-24
  • 2.3 国内书院制高校实例调研24-31
  • 2.3.1 国内书院制高校概述24-25
  • 2.3.2 国内部分书院制高校实例分析25-31
  • 2.4 国内高校采用书院制办学的优势31-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3 充满活力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34-46
  • 3.1 草堂校区建设综述34-40
  • 3.1.1 项目建设背景综述34
  • 3.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4-35
  • 3.1.3 项目建设概况35-40
  • 3.2 对已建成的南山书院、学府城的总结40-45
  • 3.2.1 建设进度概述40-41
  • 3.2.2 对已建成的南山书院、学府城的总结41-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4 紫阁书院设计背景综述及总体构思46-52
  • 4.1 紫阁书院设计背景综述46
  • 4.2 紫阁书院建设用地分析46-48
  • 4.2.1 紫阁书院用地区划46
  • 4.2.2 紫阁书院建设用地条件及地质情况46-48
  • 4.2.3 紫阁书院建设用地的地形地势48
  • 4.3 设计前期的困难与问题48-50
  • 4.3.1 如何解决建设场地高差较大的问题48-49
  • 4.3.2 如何处理好紫阁书院与周边已建成建筑及自然环境的关系49-50
  • 4.4 紫阁书院设计的总体构思50-51
  • 4.4.1 传——校园文化的传承51
  • 4.4.2 静——静能生定51
  • 4.4.3 交——交往、交流51
  • 4.4.4 园——庭、园、院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5 紫阁书院建筑设计及建设52-74
  • 5.1 紫阁书院建设内容概述52
  • 5.2 紫阁书院初步方案的形成52-55
  • 5.3 紫阁书院建筑方案的调整55-62
  • 5.4 紫阁书院建筑方案的最终确定62-65
  • 5.5 紫阁书院设计中的几个创新点65-71
  • 5.5.1 大空间剪力墙结构体系65-66
  • 5.5.2 仿古屋面排水檐沟的设计66-67
  • 5.5.3 大体量建筑的亲人尺度67
  • 5.5.4 紫阁书院连廊设计67-71
  • 5.6 紫阁书院的施工建设71-72
  • 5.7 本章小结72-74
  • 6 结语——发展中的书院制高校建筑74-78
  • 6.1 书院制高校建筑发展重要性总结74-75
  • 6.2 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75-76
  • 6.3 对未来我国书院制高校建筑的展望76-78
  • 致谢78-80
  • 参考文献80-84
  • 图录84-87
  • 表录87-89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桃兰;书院教育特色及其对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2 张笑予;;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2期

3 陆盛;;高校书院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以肇庆学院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3年06期

4 ;书院建筑:渐行渐远的儒雅身影[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年03期

5 卢山;书院建筑的文化意向浅谈[J];南方建筑;2001年02期

6 杨慎初;;书院建筑与传统文化思想——试论文人建筑[J];华中建筑;1990年02期

7 陈金陵;刘听辉;;论我国书院与当代大学文化教育及建筑环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曲洪波;;银冈书院与辽宁地区的学术文化发展[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傅峥嵘;;传统古建园林营建的一次探索——金庸书院设计[J];浙江建筑;2013年05期

10 傅燕;张勃;叶浩;;解析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书院与会馆建筑的比较研究[J];中外建筑;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方平;;元代书院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杨晓斌;黄新宪;;清代榕台书院的历史渊源[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4 杨龙;;江西的书院与书院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丁钢;;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顾宏义;;王夫之论宋代书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魏金玲;;浅述都昌书院之一二[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8 雷凤忠;郭大卫;;书院教育在兴化文化发展中的作用[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董茸;;试论致用书院的教育思想与当代启示[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10 方彦寿;;黄iτ肽纤胃V菔樵航逃齕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生 刘建岱;宋元书院之盛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李广生 刘建岱;明清书院兴与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朱文全;乐山书院的缘起与命名[N];乐山日报;2009年

4 朱文全;乐山书院的教学[N];乐山日报;2009年

5 周武现;修水古书院 育人知多少[N];九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吕sァ∈迪吧,

本文编号:391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91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