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家族之传统礼仪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清江南家族之传统礼仪教育研究
【摘要】:在家国同构的明清社会,家族教育承担着最基础、最直接的道德教化作用,家族礼仪作为维护家族教育秩序的内在约束力量,为其提供了适宜的道德土壤和社会基础。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富庶,家族机制完善,随着民间礼教的日益强化,礼仪文化由士族阶层向庶民世界流转,涌现出了大量的家礼、乡礼类著述。以宗族、家庭为单位传统礼仪教育,旨于培养人们习礼、守礼的习惯,其在明清时期士族阶层逐渐消解的过程中,承担着为社会建立一种广泛道德体系的需要。而现今社会礼仪素养缺失现象突出,总结传统经验教训对加强与推进当下的礼仪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立足于明清时期“家国同构”的政治背景,结合“礼下庶人”的历史趋势,选取江南地区家族的礼仪教育内容为考察对象,探讨明清江南家族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及特点,希望可以对现今礼仪教育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一共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关于明清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研究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概述明清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深厚渊脉,围绕家族传统礼仪教育产生的文化土壤与宗族基础,从家族伦理秩序、礼学家风传承等方面来分析家族礼仪教育盛行的原因。第三部分着重考察明清江南地区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婚冠丧祭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人生礼仪,以衣冠行言为主要考察标准的自我修身礼仪,以及以长幼、兄弟、夫妇等家族关系为主要网络的日常交往礼仪,还有以习字习文治学之礼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书堂为学礼仪。第四部分探讨明清江南地区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形式、方法、及功能。第五部分通过以上分析,明确江南家族在礼仪教育的教育特点,论述其在演变与更新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并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明清 江南家族 传统礼仪 礼仪教育 家礼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缘起8
- 1.2 研究综述8-13
- 1.2.1 江南家族行为规范教育的研究现状8-11
- 1.2.2 传统礼仪教育的研究现状11-13
- 1.2.3 目前研究的不足13
- 1.3 研究意义13
- 1.4 研究设计13-15
- 1.4.1 核心概念界定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5-16
- 1.5.1 研究内容15
- 1.5.2 论文框架15-16
- 第二章 明清江南家族之传统礼仪教育发展概述16-23
- 2.1 文化与宗族: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传承基础16-17
- 2.1.1 家族礼仪教育产生的文化土壤16-17
- 2.1.2 家族礼仪教育维系的宗族基础17
- 2.2 演进与变迁: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演变渊脉17-19
- 2.2.1 明代之前: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奠基18
- 2.2.2 明代时期: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更迭与发展18-19
- 2.2.3 清代时期: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承古与变今19
- 2.3 伦理与德性: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盛行动因19-23
- 2.3.1 家族间的伦理秩序维护是礼仪教育盛行的深层原因20
- 2.3.2 以礼传家的家风追求是礼仪教育盛行的不竭动力20-21
- 2.3.3 家国同构基础上的政治教化是礼仪教育盛行的重要背景21-23
- 第三章 明清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之内容23-35
- 3.1 生命轴承之传统人生礼仪教育23-26
- 3.1.1 冠笄礼仪:成人意志教育下的权利与义务并重23-24
- 3.1.2 婚姻礼仪:“合二姓之好”关系中的教育意蕴互动24
- 3.1.3 丧葬礼仪:生命价值教育观中的孝义传扬24-25
- 3.1.4 祭祀礼仪:宗族观念凝聚视野下的慎终追远25-26
- 3.2 检束自我之居家修身礼仪教育26-28
- 3.2.1 家族礼仪教育中修身之礼的传统表现方式26-27
- 3.2.2 个人修身礼仪教育的德育意蕴及教育意义27-28
- 3.3 尊人致和之日常交往礼仪教育28-32
- 3.3.1 家族礼仪教育中交往之礼的传统表现方式29-31
- 3.3.2 家族关系网中交往礼仪的伦理教化功能31-32
- 3.4 洒扫习勤之书堂为学礼仪教育32-35
- 3.4.1 家族礼仪教育中为学之礼的传统表现方式32-33
- 3.4.2 宗族塾学礼仪教育的勉学性质与勤学修身思想的传递33-35
- 第四章 明清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之形式、方法与功能35-41
- 4.1 江南家族礼仪教育之形式35-36
- 4.1.1 学校教育35
- 4.1.2 家训训育35-36
- 4.1.3 谱牒规诫36
- 4.1.4 祭祀化育36
- 4.2 江南家族礼仪教育之方法36-39
- 4.2.1 幼而熏习:以养正为使命的蒙童礼教36-37
- 4.2.2 端正为范:以长辈为示范的榜样教育37-38
- 4.2.3 奖罚分明:以奖惩为手段的内化教育38
- 4.2.4 反例导入:以失礼为讽喻的批判教育38-39
- 4.3 江南家族礼仪教育之功能39-41
- 4.3.1 伦理自觉:潜化的敬睦观念养成39
- 4.3.2 尊卑人伦:严明的身份礼仪等级39
- 4.3.3 敬宗收族:浓烈的族群强化意识39-40
- 4.3.4 黜奢崇俭:适度的礼仪支出往来40-41
- 第五章 明清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之特点、取向与启示41-47
- 5.1 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特点分析41-43
- 5.1.1 旁搜博采,受教育群体与内容的广泛性41
- 5.1.2 事理并举,礼仪实践外化的可操作性41-42
- 5.1.3 规范行为,贯穿礼仪教育始终的约束性42
- 5.1.4 熏渍陶染,,注重礼仪教育影响的持久性42-43
- 5.2 江南家族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性定位及局限性反思43-45
- 5.2.1 传统礼仪教育作用的价值性定位43-44
- 5.2.2 传统礼仪教育影响的局限性反思44-45
- 5.3 若干现实启示45-47
- 5.3.1 教育目的方面:养“行”以基,育“德”以上45
- 5.3.2 教育形式方面:形成“多维”的教育合力45-46
- 5.3.3 教育方法方面:注重生活教育与情境教育46
- 5.3.4 教育特色方面:从“传承”到“融合”再到“创新”46-47
- 结语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林;;《礼记》中的传统礼仪教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黄晓丹;;清代毗陵张氏家族的母教与女学[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路琴;;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闽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丰;论家礼中的政治意识及其政治作用——以《礼记》为中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曾京京;;常州庄氏家族谱牒纂修的历史文化特征[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陈江;;明代中晚期的礼仪之变及其社会内涵——以江南地区为考察中心[J];史林;2006年01期
7 申国昌;;明清塾师的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J];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8 李庆云;胡成广;;中国社会传统伦理朋友关系的现代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蒋明宏;曾佳佳;;清代苏南家训及其特色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4期
10 徐文娜;朱艳;;明代江南妇女文化教育状况考证[J];兰台世界;2014年3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虹;清末民初嘉兴地区望族的家族教育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陈一秀;中国传统家礼的家庭德育价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瑞;清代江南女孝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张莉;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礼仪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冀英;明清时期女训文化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5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0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