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1 13:00

  本文关键词: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相应对策的研究是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公共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并取得了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研究表明,1岁左右的婴儿动作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攻击性行为随即产生。在0至6岁的学前儿童期,攻击性行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特别当婴幼儿离开家庭进入托幼机构的集体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往机会后,他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也是教师、家长和研究者们最关注的内容之一,其中就包括攻击性问题。 长此以往,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家长教师,都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视作反面、消极的事件,以避免、制止和改正为最终目的。本研究认为,在婴幼儿时期,攻击性行为是一个客观的成长特征,特别在婴儿时期是必然出现的,可以视作中性行为,不能简单笼统地归为错误和缺点,而是要分析、承认并接纳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并以更合理的疏导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成长。而且婴儿期(0-3岁)与幼儿期(3-6岁)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产生原因有各自的发展差异,需要具体分析再辅以针对性的措施。 本研究选取了上述两个年龄段中有代表性的个案或案例,以及各种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引导措施,记录婴幼儿在一系列帮助措施中产生的行为变化,,从而丰富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实证案例研究,完整婴儿期与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的研究,为减少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手段。 婴儿期的攻击性行为案例中,产生原因包括动作发展迅速、情绪情感表达不当、以自我为中心、动作先于表达、空间游戏材料安排的不当等,对策包括寻找家庭背景及原因、满足动作发展需要、强化是非观、引导分享,转移注意、学习表达、增加空间或玩具、引导轮流玩等,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帮助案例中的婴儿减少攻击。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案例中,产生原因包括社会能力发展水平有限、挫折经历、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观察与模仿等,对策包括引导合作、正确归因、净化环境、扩大交往范围、合理宣泄、共同制定规则等,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帮助案例中的幼儿减少攻击。 无论何种攻击行为,教育者一定要客观看待、冷静处理、注重教育合力、创设优美环境、遵循爱与尊重的原则,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婴儿期 幼儿期 原因 引导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1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概述11-21
  • 1. 研究背景11-15
  • 1.1 攻击性行为相关理论11-14
  • 1.2 对现有研究的问题提出14-15
  • 2.研究概述15-21
  • 2.1 攻击性行为界定15-18
  • 2.2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18-21
  • 第二章 婴儿期攻击性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21-32
  • 1. 婴儿期攻击性行为表现21-22
  • 2. 托幼机构中婴儿攻击行为及对策研究22-29
  • 2.1 情绪情感表达不当22-24
  • 2.2 以自我为中心24-26
  • 2.3 动作先于表达26-28
  • 2.4 空间和游戏材料的安排28-29
  • 3. 家庭中婴儿攻击行为及对策研究29-32
  • 3.1 动作发展迅速29-30
  • 3.2 尝试交往30-32
  • 第三章 幼儿期攻击性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32-41
  • 1. 幼儿期攻击性行为表现32
  • 2. 幼儿攻击行为及对策研究32-41
  • 2.1 社会能力发展水平有限32-37
  • 2.2 挫折经历37-38
  • 2.3 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38-39
  • 2.4 观察与模仿39-41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反思41-49
  • 1.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比较41-45
  • 1.1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表现比较41-42
  • 1.2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策略比较42-44
  • 1.3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注意点44-45
  • 2. 研究小结45
  • 3. 研究反思45-46
  • 4. 研究展望46-49
  • 参考文献: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欣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与矫正[J];吉林教育;2010年20期

2 申桂红;浩浩爱咬人── 一个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J];学前教育;1999年07期

3 马开剑;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科学认识与综合矫正[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姜科跃;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矫正[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李闻戈;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攻击性行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晓霞;陈敏;;对待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小策略[J];山东教育;2007年13期

7 刘晓东 ,胡伟;挫折引发攻击性行为研究详纲[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0年11期

8 张舟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J];幼儿教育;1997年09期

9 朱观明,储玲;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控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王亚兰;;谈儿童攻击性行为[J];贵州教育;2007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希德;;影响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刘付敏;阚瑞云;;5例住院病人攻击性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6年

3 刘付敏;阚瑞云;;5例住院病人攻击性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4 章秀英;陈书黛;;母亲攻击性行为、养育方式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相关研究[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覃绍兰;;矫正小学生爱打架行为的案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覃绍兰;;矫正小学生爱打架行为的案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7 单洪雪;李明军;;4~6岁儿童攻击性与社会认知技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青;王育;;幼儿攻击性行为减少的个案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9 李莉;;情绪压抑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志红;;中职校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与干预[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章云;该出手时不出手[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2 华师大幼儿园 李碧莹;及时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哈尔滨师范大学幼儿园 王妍;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N];今日信息报;2003年

4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幼儿园 刘娟;走进孩子的心里[N];中国教师报;2011年

5 ;直面小小“攻击狂”[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金祥;不放纵儿童的攻击性行为[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陈燕琳;怎样矫正孩子攻击行为[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捷文;帮宝宝脱离“野蛮一族”[N];保健时报;2004年

9 安康职业中专 唐玉梅;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分析与矫正[N];安康日报;2007年

10 悠悠;爱打人的宝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西嘉;分裂症氯胺酮模型大鼠行为和神经生物机制初步研究及抗精神病药对模型大鼠社会交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3 骆勇;道路交通中攻击性驾驶行为分析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刁f3;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态势和企业的动态竞争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王晓蕾;未婚男性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蒙衡;中德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新学;工读学校学生执行功能及其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绮文;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元;0-1岁婴儿动作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崔杰;攻击性行为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凡;云南省三地区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5 范昌杰;成都地区藏、汉高中生自尊和攻击性行为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顺;转型时期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琛;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琛;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商慧颖;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高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干预方案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娜;阿德勒游戏治疗对攻击性行为儿童的疗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259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