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对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9:11
本文关键词:轮滑对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的身体素质,几乎人的任何运动都是在维持身体的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发展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器官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与内脏器官的调节功能,保证身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然而,学龄前儿童是成长的高峰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与残障人士的平衡能力问题,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发展,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及时锻炼发展平衡能力,有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轮滑运动,是利用轮子在路面上滑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采用特殊的身体姿势,滑行动作都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靠两腿交替蹬地产生动力进行滑行,乐趣在于驾驭器材、体验滑行的感觉。轮滑本身具有较高的健身运动价值,同时再加上他本身的特点,使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普及。轮滑运动参与者的体能、意志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能得到明显的锻炼价值,特别是人体的平衡能力、耐力素质、协调性等,轮滑运动锻炼的作用更为突出,从而轮滑运动参与者能从中得到身体素质上的全面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为促进其锻炼身体,能引起幼儿兴趣的运动能更好的达到锻炼的效果,轮滑作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特殊器械运动,已经成为现在幼儿娱乐锻炼的主流运动项目,而且轮滑运动需要时刻保持自身的平衡稳定,同时轮滑的练习也对人体平衡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如何更好的促使幼儿更快的掌握轮滑中的技巧,然后对练习轮滑前平衡能力与练习轮滑后平衡能力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轮滑教学是否对幼儿的平衡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一研究对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幼儿正确的选择及参加体育运动作出相应的评价,,为今后的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依据。 为了分析学龄前儿童学习三个月的轮滑前后的平衡能力对比,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实验幼儿园三所分园中选取200名4~6岁的学生进行平衡能力测试,从得分2分的学生中选取20名男生20名女生组成实验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轮滑教学练习干预实验研究,标记为甲组;选取20名男生20名女生组成对照组,不进行轮滑教学练习,标记为乙组。两组学生在身高、体重、年龄等方面相近,平均年龄为5岁。对甲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轮滑教学练习培训,每周五次,每次时间为60分钟。乙组不进行轮滑教学练习培训,但可参加其他的体育运动。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龄前儿童行走平衡木的身体形态各不相同,平衡木行走速度也不相同,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在平衡木行走中的身体动作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能力会有相应的随之提高,而参加轮滑教学练习的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的增长要比不参加轮滑教学练习的学龄前儿童的增长较为明显。学龄前儿童在为期三个月的轮滑教学练习后,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了其维持平衡姿势的控制能力,从而总结出轮滑教学练习对学龄前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平衡木的行走形态分析发现:在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后,所有研究对象完成平衡木的行走形态均有改变,经过轮滑教学练习的儿童的行走形态明显优于未经过轮滑教学练习的儿童。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平衡能力 发展影响 轮滑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13.7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5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2-13
- 2.2 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13
- 2.3 轮滑运动概述13-14
- 2.4 平衡能力评定的常用方法14-15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7
- 3.1 研究对象15-16
- 3.2 研究方法16-17
- 3.2.1 文献资料法16
- 3.2.2 教学法16
- 3.2.3 观察法16
- 3.2.4 实验法16-17
- 3.2.5 数理统计法17
- 3.2.6 录像观察法17
- 4 研究设计17-22
- 4.1 轮滑教学内容17-18
-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18-20
- 4.3 基本达标水平20
- 4.4 实验方法20-22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22-27
- 5.1 实验组 3 个月轮滑教学练习前后平衡能力测试的对比分析22-23
- 5.2 对照组 3 个月无轮滑教学练习前后平衡能力测试的对比分析23-24
- 5.3 实验组与对照组 3 个月轮滑教学练习后平衡能力测试的对比分析24-25
- 5.4 学龄前儿童完成平衡木身体形态分析25-26
- 5.5 轮滑教学练习对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影响分析26-27
- 6 结论与建议27-29
- 6.1 结论27
- 6.2 建议27-29
- 7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霞;宁宁;;人体平衡功能评定研究的最新进展[J];现代护理;2006年23期
2 贾志顺;;浅议普通高校开展轮滑运动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0期
3 丁学丽;吴静yN;陈燕;赵世涛;;幼儿园轮滑初级教学中移动重心教法初探[J];科学大众;2009年03期
4 丁利和;刘滕静美;;分组教学法在轮滑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5 冯美娟;;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02期
6 孟孝君;蒋鸣;;幼儿轮滑教学漫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8期
7 周青;江依法;;直立时身体摇动的检测及其在人体平衡能力评价方面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年03期
8 林茵;封寒;;通过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人平衡功能[J];实用老年医学;2006年04期
9 杨国庆,唐晓雯;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刘阳;;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轮滑对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29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