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目的与方式
本文关键词:“爱的教育”目的与方式
【摘要】:爱的教育是为了学生身心的全面的发展;要想达此目的,只有根据学情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分别采用相联结、找优点、做游戏等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爱的教育,才能逐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 广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爱的教育 目的 方式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倡导的,它“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等人类美好的精神。”[1]什么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目的是什么?采用何种方式才能达到这种教育目的?亚米契斯并没有系统地从理论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李学迎;;基督教与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较[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茂铭;;换个角度,看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用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律师服务市场[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刘凤翔;多媒体物理教学可视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何玉蔚;论弗·吾尔夫的人格冲突与整合及其在创作中的展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彩珍;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越红;“爱的教育”例谈[J];安徽教育;2003年23期
2 单文清;浅谈爱的教育[J];江西教育;1981年08期
3 ;开展兴无灭资斗争 批判“爱的教育”思想——《新华日报》编辑部和《江苏教育》编辑部联合召开教师座谈会讨论《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J];安徽教育;1964年10期
4 石英;朱秀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谈加强对中职生爱的教育的途径与方式[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5 梁春燕;爱的教育[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6 蒋风;斯老师和《爱的教育》[J];湖南教育;1996年03期
7 张芳彦;爱的教育 美的追求——评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吴家荣;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J];美与时代;2004年08期
9 王桂荣;张梦煦;;《爱的教育》之感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於凤;;爱从心生——浅谈如何进行爱的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雁飞;韩春明;;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工业设计目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2 郭尚兴;;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性质与原则[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徐超申;;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农村水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2006年
4 黄玲惠;;中学图书馆如何发挥“心育”功能[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勤;袁涛;;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哲学思考[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6 刘学浩;胥琪;;食品冷冻粉碎的原理、特点和目的[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徐超申;;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正佳;陈勇;陈培元;郭秀华;;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调研及建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C];2007年
9 樊变兰;范改萍;肖艳;;音乐疗养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宇浩;王哲;傅小兰;;人造物的归类:独立于设计意图的直接通路[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诸暨市教科所 陈士杰;我们怎样实施爱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辛成;教师应充分实施“爱的教育”[N];铜川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一堂课能否承载爱的教育[N];文汇报;2011年
4 王茨丹;浅谈爱的教育的重要性及误区[N];伊犁日报(汉);2011年
5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宿管阿姨”登台,为爱的教育“补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田志林;为孩子进行爱的教育[N];西藏日报(汉);2011年
7 子川 王芳林;乐以云—把爱的阳光洒向爱的教育[N];上饶日报;2005年
8 支瑶;爱的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司勇 肖静娴;爱从这里起航[N];太原日报;2011年
10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春;论青少年爱心培养与爱的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严丽;不同的翻译 不同的效果[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琰;论未决羁押的目的及司法审查[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杨巍;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D];武汉大学;2005年
5 罗辉;译者主体性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徐博强;绑架罪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林志中;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法律边界[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龙红霞;夏丐尊爱的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禹泓;科技异化论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晖;论民事证据制度的目的[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3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1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