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体系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论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体系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教育一体化 制度体系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摘要】: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针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现状而做出的制度安排,在其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制约。原有教育制度结构的凝固性、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作用、户籍制度和教育分级管理制度等制度环境的稳定性都是城乡教育一体化需要面对的制度困境。因此,要在清晰了解原有制度路径依赖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目标价值系统、规则表达系统、调整对象系统和实施保障系统的一系列制度体系来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 辽宁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制度体系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重大项目《辽宁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批准号:JG09Z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城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为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吴霓;;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研究[J];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段治乾;试论教育制度伦理公正[J];中州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倚云;明清晋商文化传统、制度绩效与路径依赖[D];辽宁大学;2007年
2 杨伟敏;制度本体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4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中国体改研究会课题组;;推进要素市场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魏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田坚坚;;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张景华;;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雷玉桃;;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李振东;;中国经济法:技术引进与制度变迁的同构性及其自主创新[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兴胜;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3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8 谢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闫志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田新丑;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D];中南林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元春;论马克思制度整体主义分析方法[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3 刘凤义;;新自由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4 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2期
5 咸春龙,王浩;山西票号治理结构剖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06期
6 卢现祥;;马克思是制度经济学家吗[J];经济学家;2006年03期
7 陈忠,任旭刚;制度创新:风险与选择[J];教学与研究;2005年07期
8 赵学勤;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9 薛小明;;对一堂高中历史课课例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杨红军;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桂萍;山西票号经营管理体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战松;制度与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庄江山;制度的哲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华;;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生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于忠海;;义务教育择校收费问题反思:制度善和公正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3 刘其淑;阎君;梅楠;冯立国;;共享机制之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制度体系设计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4 朱小蔓;刘贵华;;功能·环境·制度——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5 戴珍明;;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3期
6 冯博;;城乡教育一体化与和谐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田芬;刘江岳;;城乡师资统筹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樊亚峤;靳玉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6期
9 赵茜;;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10 孙绵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欣;;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研究[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邬志辉;;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玉英;张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赵玉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度与伦理的双重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杜敏;加强师德建设要突出机制创新[N];光明日报;2006年
3 邢阳辉;海晏采取措施深化教育改革[N];祁连山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鸣;探索现代学校制度 鼓楼教育活力倍增[N];南京日报;2008年
5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吕达古;“新课程序曲”:在嬗变中寻求新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呼市教育局局长 付东海;为构建首府和谐教育提供优质服务[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任德京;再掀发展新高潮[N];兰州日报;2006年
8 宋全政;山东“硬杠杠”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翟帆 王亮 柯进;政协委员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吴越;规划纲要最耀眼的亮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N];天津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郝良玉;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统筹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2 蔡佳辰;我国学校德育制度问题反思与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邱长宝;成都市成华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4 廖细春;学校德育的制度支持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海燕;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德维;和谐校园视域中的制度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7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