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探析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义务教育 目标定位 城乡协调发展 多元整合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现。实践中的农村义务教育是“升学——离农”取向的,不能满足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城乡共同建设的需要。理论上农村义务目标定位陷入“为农”和“离农”的困境。“为农”论者主张农村义务教育要为农村、农业服务兼顾升学,“离农”论者强调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与城市一样,要为升学服务和培养合格公民。这两个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这两种目标定位和目标定位研究的反思,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城乡共同建设发展的趋势,用系统化、复杂化的思维方式,从农村现实出发看待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问题,消解“为农”和“离农”的悖论。学校教育目标定位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需要以学校教育、社会发展、人性等研究作为基础前提。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同时要全面认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内涵。理论上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和生存论教育哲学对教育本真的呼唤给我们很大启示,现实中社会发展、教育主体的需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的是农村义务教育应然目标定位的确立依据。本文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以理论和现实的需求为依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应然目标定位的设想,即培养农村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存姿态和精神生成,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也就是培养现代国民的基本素质,兼顾升学和就业,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体系。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目标定位 城乡协调发展 多元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5
- 1.1 问题提出9-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3.1 研究目的12
- 1.3.2 研究意义12-13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3-15
- 1.4.1 思路13
- 1.4.2 方法13-15
- 第二章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现状分析15-27
- 2.1 实践层面的城市化取向15-21
- 2.1.1 农村义务教育城市化的具体表现15-17
- 2.1.2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城市化的反思17-21
- 2.2 理论研究“为农”和“离农”的悖论21-27
- 2.2.1 “为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2-23
- 2.2.2 “离农”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3-27
- 第三章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研究的剖析27-35
- 3.1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研究反思27-28
- 3.1.1 前提研究需要深化27
- 3.1.2 选择意识和实践层面研究的缺乏27-28
- 3.2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研究根源探讨28-35
- 3.2.1 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对立28-31
- 3.2.2 消解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离农”和“为农”悖论的逻辑前提31-35
- 第四章 农村义务教育应然目标定位的确立依据35-45
- 4.1 理论启示:本真的教育35-36
- 4.1.1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追寻本真的教育35-36
- 4.1.2 生存论教育哲学的教育观:回归本体的教育36
- 4.2 现实依据:主体的呼唤36-45
- 4.2.1 社会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诉求37-40
- 4.2.2 农村义务教育主体的现实需求40-42
- 4.2.3 农村义务教育的内在要求42-45
- 第五章 农村义务教育应然目标定位的确立45-53
- 5.1 培养农村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存姿态和精神生成45-46
- 5.1.1 引导学生对生命、生活意义的追求45-46
- 5.1.2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成和生存自信46
- 5.2 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46-49
- 5.2.1 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47
- 5.2.2 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的内涵47-48
- 5.2.3 协调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更好地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48-49
- 5.3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的多元整合49-53
- 5.3.1 培养现代国民的基本素质49-50
- 5.3.2 兼顾升学和就业50-51
- 5.3.3 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51-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王坦;教育应当为“三农”做些什么[J];发展论坛;2003年05期
3 李水山;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认识偏差与对策选择[J];调研世界;2004年12期
4 肖第郁,王佑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5 袁桂林;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黄白;;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培养新型农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张梅;查啸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9 尹少勋;吴江;;对用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经济界;2009年03期
10 何善平;;去农化与向农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价值困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国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亚敏;21世纪初美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焦佩婵;农村普通初中培养目标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韩兴杰;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中心”价值取向之检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4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0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