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晚清铁路学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7:33

  本文关键词:晚清铁路学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 铁路 学堂


【摘要】:铁路学堂,在晚清作为一项新兴事物,它的创办要归结于多种动力的共同推动,其中内在驱动力是基于铁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及维护利权的需要。从最早附设在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的铁路班到甲午战后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铁路学堂的创办;从最初只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到宣统年间铁路管理人才的重视;从开始以官办铁路学堂为主到清末各省铁路学堂的相继出现,这一系列变化折射出铁路学堂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艰难的过程。尽管铁路学堂在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遭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阻挠,如政治动乱波及学堂被毁、办学经费的匮竭等等,透过这些局限,在今天我们不仅看到了当时办学的艰难,更看到的是办学艰难中难能可贵的坚持,应该说,晚清铁路学堂不管是在培养铁路建设人才上,还是在推动近代新式教育发展中,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有着功不可没的影响力。 本文以晚清铁路学堂创办的动力结构分析为切入点,对晚清铁路学堂的演变、管理及其教学进行了考察,揭示铁路学堂在晚清的办学特色、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晚清 铁路 学堂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一、选题意义8-9
  • 二、学术史回顾9-13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3-14
  • 四、研究对象界定14-15
  • 五、创新与不足15-16
  • 第一章 晚清铁路学堂创办的动力结构16-24
  • 第一节 晚清铁路学堂创办的助成力分析16-20
  • 一、近代初期学习西学的社会思潮的涌现16-17
  • 二、洋务运动时期大量新式学堂的创办17-19
  • 三、甲午战后戊戌维新时期对教育的重视19
  • 四、清末学制建立明确的管理规则19-20
  • 第二节 晚清铁路学堂创办的内驱力分析20-24
  • 一、铁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20-22
  • 二、维护铁路利权22-24
  • 第二章 晚清铁路学堂的演变、管理与教学24-43
  • 第一节 晚清铁路学堂的演变24-34
  • 一、官办铁路学堂创办概况24-29
  • 二、各省创办的铁路学堂29-34
  • 第二节 晚清铁路学堂的外部管理考察34-36
  • 第三节 晚清铁路学堂的课堂教学36-43
  • 一、学制与课程设置37-39
  • 二、教学方法考察39-40
  • 三、晚清铁路学堂的教学特色分析40-43
  • 第三章 晚清铁路学堂的评价43-52
  • 第一节 晚清铁路学堂的作用43-45
  • 一、铁路学堂对人才的培养43-44
  • 二、成为维护与捍卫利权的一股新的社会力量44-45
  • 第二节 晚清铁路学堂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45-47
  • 一、清政府对私人捐资助学或办学的鼓励45-46
  • 二、学校日常管理要求严格46
  • 三、清末学制建立明确的学堂规定的推动46-47
  • 第三节 晚清铁路学堂创办的局限47-52
  • 一、急功近利的办学心理对培养人才的限制47-49
  • 二、相关管理制度的欠缺对学堂发展的局限49-50
  • 三、政局动乱对铁路学堂办学的掣肘50
  • 四、国家财政匮竭对学堂办学的限制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一: 唐山路矿学堂铁路工程、机器科课程表57-64
  • 附录二: 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高等班英文两班(甲、乙班)课程表64-65
  • 后记65-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从兵;;《申报》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起步的舆论动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周煦;;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苏全有;王丽霞;;交通部与北洋时期铁路职业教育述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金士宣;;我国最早创办的三个铁路学校[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5 李晓艳;李鸿章对我国近代新式学堂建立和发展的贡献[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司洪昌;;晚清新式学堂的组织架构——从同文馆看19世纪中后期的新式学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鲍连湘,,李尚全;中国铁路职工教育史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8 卢红玲;中国近代实业学堂的产生及实业教育的萌芽[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9 王笛;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1987年03期

10 王海燕;论晚清学堂筹款事宜及影响[J];江淮论坛;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中猛;晚清新学堂与中学堂历史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惠玉;清末实业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伦兵;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伟红;晚清新政与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6年

5 董明月;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5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25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