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生命教育研究中的本土意识

发布时间:2017-11-05 07:24

  本文关键词:生命教育研究中的本土意识


  更多相关文章: 生命教育 本土意识


【摘要】:上世纪末,生命教育学术研究在我国迅速兴起,因偏重域外经验的借鉴而轻于自身实际的考虑,研究者难以完全达到学术成果的质量预期。提高研究成果质量的途径之一,是增强研究者的本土意识———基于本土的国情现实和文化传统渊源,对域外经验进行有选择性的汲取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就这一意义而言,本土意识的强调,意味着这一研究领域内学术自觉和自主的体现。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作者龙海霞,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内江641000)就生命教育研究而言,所谓本土意识,是指在引进域外生命教育的理论原则和实践内容的过程中,行为主体对本土社会现实需求与历史文化传统特性的主动关注,以及针对本土需要进行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形式构建的目标取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小兵;;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J];南风窗;2008年23期

2 颜下里;;也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性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陈华森;;个人本位——自由主义价值观评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赵霞;朱松;马国栋;;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军;;“电影的存在先于本质”——巴赞电影本体论的多重内涵[J];当代电影;2009年02期

2 顾智明;;论共生思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3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章友德;;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城市安全管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景艳;;从诗性之思到诗性教育[J];黑龙江史志;2008年21期

6 马辉;;情感化室内设计及其空间特质表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赵黎明;;持续的“还乡”——论冉仲景诗歌的精神结构[J];红岩;2009年04期

8 周光庆;;中华文化关键词研究刍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师娟;;浅析昌耀诗歌中的时间[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锦;;“文”在建构着“道”——反向阅读《文心雕龙·原道篇》[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敦卫;社交形式的变迁[D];中山大学;2009年

2 韩文淑;新世纪中国乡村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袁洪英;当代社群主义自我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张国杰;通向诗意栖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8 于京一;想象的“异域”[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海明;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娜;库切小说中的他性表征与伦理重构[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悦;流光碎影共繁华[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芬雄;学校教育与社会公民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苏维娜;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珂珂;又见人间烟火[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钟倩;特大型城市安全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曾璐敏;新时期中国西部散文作家的主体意识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柳利萍;试论朱自清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原伟;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黄岚;论彭学军少年小说的叙事艺术[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兰润生,林荫生,苏肖晴;畲族传统体育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颜下里;;论民族传统体育重建的基本原则——兼议传统武术的现代化改造[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8期

3 倪依克,赵苏U,

本文编号:1143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43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