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异化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17-11-05 09:04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异化及其消解
【摘要】:教育异化是一种客观存在,选择教育异化作为本文研究的论题是出于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人学思想,教育异化即是教育在其实践活动中背离了对“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本真追求。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教育异化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教育异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来说,教育走过朴素的原始教育之后,就走上了异化之路,其异化过程表现为:对教育权利的争取阶段;对教育机会的争夺阶段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阶段。 从教育发展的现实看,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更加繁荣,社会职业分工更加深化、细化,商品交换原则覆盖了人的所有活动领域。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殊的实践活动,现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本真追求的永恒目标,在现实教育实践活动中被淡忘,在工具性价值取向的导向下,人性关怀在教育中失落,爱的精神在教育中淡漠,信仰追求在教育中缺失,教育沦为役使人的工具,人被培养成片面发展的人、工具人、单向度的人。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教育异化既有教育自身的内在原因,也有教育外部的因素,而教育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自身的物化,即人的地位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的衰微,直接原因在于教育没有自己独立的根基,而受社会职业分工的役使。 教育异化与教育异化的消解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异化的消解或扬弃之后又会产生新的异化,而每次教育异化的积极消解或扬弃都是推动教育进程的强大力量。在教育异化的内外因素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现实历史阶段,教育异化的消解也只能是有限的,然而、即使是对教育异化的有限消解,也是为实现教育对“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之本真追求所做的阶段性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英;;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人本思想及当代启示[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2 龚晓林;;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试论生命教育和教育的生命异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读书;2000年07期
4 万作芳;教育异化:概念及表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6 刘铁芳;现代教育的反思——教育的走向与现代教育的反思(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6期
7 秦俊巧;;教育的异化与回归——杨贤江教育本质思想的新诠释[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年03期
8 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甘剑梅;论新时代的教育异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刘福森;教育:一种“未来生产力”[J];理论探讨;1994年03期
,本文编号:1143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4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