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性观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性观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性观 父母养育方式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摘要】:人性观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探讨人性观必然要联系到人性教育最早的场所即家庭。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人性观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分析了各个变量因子之间内在的关系,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大学生人性观、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不同录取批次、不同年级等人口学要素上存在多种显著差异。 (2)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与人性观的愤世嫉俗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且家庭实际适应性对愤世嫉俗因子有线性的预测作用;家庭适应性与值得信任因子有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值得信任因子也显示出正相的相互关系;理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性观各因子均无显著相关。 (3)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不但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相关,,而且有显著的线性预测关系;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4)大学生人性观的愤世嫉俗因子与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以及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有显著正相关且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因子与愤世嫉俗因子之间还存在线性预测关系;值得信任因子与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有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有显著负相关。 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对家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理论和实践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翔平;心理学中的因果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彭运石;心理学的整合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3 林琼芳;高校心理咨询中人性观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4 方尔加;论孔、孟、荀人性观的时代根据[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吴文春;钟红丽;;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答会明,李梦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7 阳德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8 刘金平;大学生人性观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9 袁永炜,彭刘生,刘菁;中国大学生的人性观与美国常模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李斌;陈浩冲;;农村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晓红;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文渊;上海市高中生人性观及心理咨询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荫众;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和丽梅;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冬梅;抚顺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艳喜;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金国;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曲媛媛;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娜;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适应性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8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6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