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质量保证
本文关键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质量保证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镶嵌在学校教育实践的脉络之中。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面临的问题是:文化冲突难以逾越;组织机构正规化程度不够、冲突难以协调;资金、时间等资源问题难以保障;教师负担过重。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在于:寻求合作伙伴,实现互惠双赢;按"自愿"原则挑选参与合作人员,扩大合作范围;签署合作协议,规定双方义务;强化行政干预,建立"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寻求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合肥师范学院重点科研基地研究专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1jd05),合肥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地方应用型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0sk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the Camegie Forum on Education andthe Economy)①在题为《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提出: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大学和中小学的临床实践学校。同年,霍尔姆斯小组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艺泉,邓达;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成效及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参考纲要[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商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推动学校改进——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述要[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冬;王扬;;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汤雪花;田虎伟;;我国教师发展学校的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李东斌;胡蓉;;我国教师发展学校近十年的探索之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兰智高;周宏弟;;中学物理探究性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王恒;;中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6 张爱琴;滕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师院校角色定位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8年05期
7 李保强;刘永福;;学校改进的历史回溯及其多维发展走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8 李长吉;张文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1期
9 温彭年;刘志华;;山西省初中学校教学发展运作模式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10 张景斌;;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动因、经验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伟;美国专业发展学校(PDS)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建华;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姚付芳;论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改革[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朱凌洁;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反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乔刚;面向西部农村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6 阎严;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指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佩佩;对成都市两所教师发展学校的分析与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齐冰;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的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丹;英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江桂萍;教师继续教育中高校本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转变[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之工作哲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参考纲要[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王长纯;;教学相长:中国教师发展的核心话语(提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雁,王学兰;合作·平等·共生——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体会[J];天津教育;2005年06期
2 蒋光祥;魏敏;;从协作到完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袁同庆;;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远程方式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4期
4 李素娟;;反思美国专业发展学校及其在我国的适切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5 任智霞;;浅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及启示[J];传承;2007年05期
6 吴凡;;PDS:一种全新的教师教育模式[J];教育;2006年22期
7 陈珍国;;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标准述评[J];现代教学;2007年03期
8 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9 韩冰;;“小学教授”利于基础教育发展[J];甘肃教育;2011年06期
10 杜输;;立足课堂,做“好的教师”[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田晓红;;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策略[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鲁锦虹;;教师心理健康: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关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张国札;王沛;;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薛俊玲;储芳;蒋宝泉;钟丕洪;何秀梅;刘洁;刘颖;周仕敏;;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2008年
5 王欣;;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6 禹玉兰;郑希付;;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剑;陈开梅;;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与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陆;佐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教育幸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咏梅;;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身体心理健康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王玲;唐红波;郑雪;;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澳门和广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在平等合作中将“两股绳拧成一股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苏婷;怎样从“我们与你们”真正变成“我们”[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卓上雄;中小学教师每月增400元[N];海南日报;2008年
4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小燕;我省中小学教师人均将获3600元津补贴[N];厦门日报;2008年
6 记者 康磊;20日前解决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N];长春日报;2008年
7 记者 仝静海 董立龙;周济到张家口走访慰问部分中小学教师[N];河北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吕善锟;山东考评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田丹;沈阳治理中小学教师寒假乱补课[N];沈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焦新;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区柏权;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马苓;教师的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大学绩效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9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金平;学术与政治之间: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秀丽;中小学教师对学校欺负的认识与态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石新茂;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阳;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布点问题研究及规划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钟瑞武;关于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发展变化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樊立辉;论教育学视域中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D];河南大学;2005年
6 但柳松;试论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芳芳;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童乃诚;中小学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玲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实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杰;陕西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81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81737.html